螺川上虔南,五日帆可到。
欲往无轻舟,愁卧梦颠倒。
坐闻西昌儆,连夕数见告。
我行涉艰险,白刃甘所蹈。
仆夫怯前途,行者断先导。
自兵起江乡,百无一全灶。
黔首久狼顾,墨吏犹虎暴。
徵已竭脂膏,屠乃迨婴旄。
天心讵厌乱,忠义安群盗。
悠悠我心忧,吴霜生皂帽。
螺川上虔南,五日帆可到。
欲往无轻舟,愁卧梦颠倒。
坐闻西昌儆,连夕数见告。
我行涉艰险,白刃甘所蹈。
仆夫怯前途,行者断先导。
自兵起江乡,百无一全灶。
黔首久狼顾,墨吏犹虎暴。
徵已竭脂膏,屠乃迨婴旄。
天心讵厌乱,忠义安群盗。
悠悠我心忧,吴霜生皂帽。
这首诗名为《客螺川闻西昌兵阻》,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彭孙贻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身处螺川,听到西昌兵事阻隔的消息后内心的忧虑与感慨。
首句“螺川上虔南,五日帆可到”描绘了螺川的位置和距离,预示着诗人即将前往西昌,但紧接着的“欲往无轻舟,愁卧梦颠倒”则表达了诗人因无法顺利出行而产生的焦虑和不安。
“坐闻西昌儆,连夕数见告”表明诗人虽未亲临战场,却通过不断收到的战报消息,对西昌的战况有了深切的了解。接下来的“我行涉艰险,白刃甘所蹈”表达了诗人面对艰难险阻时的勇敢态度,即使面临生命危险也愿意去面对。
“仆夫怯前途,行者断先导”则反映了随行人员的恐惧和犹豫,以及诗人作为领路人所承担的压力。接着的“自兵起江乡,百无一全灶”描述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灾难,无数家庭失去生计。
“黔首久狼顾,墨吏犹虎暴”揭示了战争中官吏的残暴,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徵已竭脂膏,屠乃迨婴旄”进一步强调了战争对资源的极大消耗和无辜生命的惨烈牺牲。
最后,“天心讵厌乱,忠义安群盗”表达了诗人对战争不断的疑问和对和平的渴望,认为上天不应容忍混乱,忠诚正义之士应能平息盗贼。而“悠悠我心忧,吴霜生皂帽”则以形象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深深忧虑,即使在年老之时,仍为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担忧不已。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战争残酷现实的深刻揭露,也有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深沉的责任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