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浮翠黛,朝秀入书帷。
赏遇忘言处,抒思放笔时。
庭中花气馥,院外马声嘶。
不必北窗启,羲皇俨在兹。
西山浮翠黛,朝秀入书帷。
赏遇忘言处,抒思放笔时。
庭中花气馥,院外马声嘶。
不必北窗启,羲皇俨在兹。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雅致的园林景象。首句“西山浮翠黛”,以“浮”字生动地展现了西山在晨光中的朦胧美,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翠绿的山色仿佛漂浮于天地之间。次句“朝秀入书帷”,将视线转向室内,清晨的露珠或雾气轻盈地进入书房,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
“赏遇忘言处,抒思放笔时”两句,表达了诗人在此美景中忘却言语,心灵与自然和谐共鸣的状态,同时通过“放笔”展现其情感的自由流淌,不拘一格。
“庭中花气馥,院外马声嘶”则进一步丰富了画面,庭院内花香四溢,院外传来马蹄声声,动静结合,既展现了生活的日常气息,又不失宁静之美。
最后,“不必北窗启,羲皇俨在兹”一句,借用典故,暗示即便不需开启北窗,也能感受到古人(指伏羲)的智慧和宁静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圣贤生活境界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当下生活的一种超然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内心的宁静,同时也流露出对古代理想生活的向往,语言流畅,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