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艳元非著粉团,真香亦不在须端。
何曾天上冰玉质,却怕人间霜雪寒。
枝似去年仍转瘦,花于来岁定谁看。
老夫官满梅应熟,齿软犹禁半点酸。
绝艳元非著粉团,真香亦不在须端。
何曾天上冰玉质,却怕人间霜雪寒。
枝似去年仍转瘦,花于来岁定谁看。
老夫官满梅应熟,齿软犹禁半点酸。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杨万里所作,名为《怀古堂前小梅渐开四首·其三》。诗人在这里通过对小梅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无奈的情感。
"绝艳元非著粉团,真香亦不在须端。何曾天上冰玉质,却怕人间霜雪寒。"
这几句诗描绘梅花之美,但这种美并不来源于外表的华丽装饰,也不是简单的香气所能概括,而是源自它的本质纯净,如同天上的冰玉,它们清冷而不染尘埃,令人担忧的是,这种质地可能会因人间的严寒而受损。
"枝似去年仍转瘦,花于来岁定谁看。"
这里写到了梅枝依旧瘦弱,梅花在明年的观赏者是否还会是诗人自己?这一句增添了一种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老夫官满梅应熟,齿软犹禁半点酸。"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的个人感受,作为年迈的官员,他对梅花的期待与欣赏已经到了如期而至的地步,但即便如此,由于牙齿松动,已无法完全品味那半点的酸涩,这里透露出了一种生命力衰退、感官体验减弱的哀愁。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梅花之美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