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题萧民望扶疏堂二首·其一》
《寄题萧民望扶疏堂二首·其一》全文
宋 / 杨万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

不栽繁杏试晴红,不种垂杨拂暖茸。

堂下生涯无一物,月中脩竹雪中松。

(0)
鉴赏

这段诗节选自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寄题萧民望扶疏堂二首》。诗中的意境清新脱俗,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

“不栽繁杏试晴红,不种垂杨拂暖茸。” 这两句表达了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与欣赏,而非人工培植的结果。“不栽”和“不种”暗示了一种顺应自然的态度,诗人并不强求通过人力去改变或创造美丽的花红柳绿,反而是随时观察着它们在晴朗天气下的自然展现。这里,“试晴红”指的是观赏杏花在晴好的天气中呈现出的红色,而“拂暖茸”则形容垂杨在春风中摇曳的温暖感。

“堂下生涯无一物,月中脩竹雪中松。”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宁静致远的情境。堂下本应是热闹的地方,但诗人笔下却是一片空旷,没有任何东西,这反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而“月中脩竹雪中松”则进一步渲染了这一氛围,月光下的竹子和雪地上的松树都显得异常清幽和宁静。这里,“脩”字表达了一种细腻的观察,也暗示着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

整体来看,这段诗节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清净与宁静,以及他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艺术表达。

作者介绍
杨万里

杨万里
朝代:宋   字:廷秀   号:诚斋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生辰: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猜你喜欢

送陈笠峰路教之燕

笠峰秀甲东南郊,面势雄特根基牢。

上与日月星辰交,下走海脉通六鳌。

蕴蓄玉金贲山毛,喷泄云雨苏焦熬。

之子生于其间擅英豪,重不轻试厚自韬。

中岁一跨鹏风翱,道之行也兹其遭。

越庠素号多俊髦,博士一饭久为妄者饕。

芹藻泛泛随波涛,茅苇弥望谁其薅。

拜舞异渥开新陶,长身古眼空滔滔。

正如矢初脱箙弓离韬,又如砥敛水淬出匣刀。

朝讲暮说音奏谐肆骜,日渐月渍学子饱隽诗书膏。

意欲国为邹鲁家稷皋,斥其馀忍百废鏖。

百年功绩三年劳,台府交牍争荐褒。

虽欲顿辔将焉逃,小春布暖风未号。

陆可鞍马水可艘,齑根鲙鲈蟹霜螯。

一饮百榼新篘醪,梅花驿路万里重游遨。

大则径上玉堂挥健毫,不亦小驻粉省班郎曹。

我欲饯送乏酒羔,赠言一纸忘忉忉。

峻坂立马严提镳,急流放船稳著篙。

他日清望拂星旄,衣锦归时当与笠峰相为高。

(0)

次韵戴帅初以水涨不及赴茂林醵饮重午

回头林谷已云迟,心不怀疑遁自肥。

有菊可寻方觉是,无根自药岂吾非。

危时一醉便为福,好客相过莫放归。

欲吊湘累波浩渺,但须珍重芰荷衣。

(0)

次韵洛阳秦庆父贽见

洛中人物好,磊磊实过名。

和气春浮动,新诗玉琢成。

相逢交义重,一笑世情轻。

问到牡丹外,凄然百感生。

(0)

登泰山·其一

一跻尼父更谁登,扶日扪参紫翠层。

四海儿孙向罗立,万方稚子走香灯。

独将浑噩留天地,几为沧桑纪废兴。

长啸一声空八表,恍疑鹏背坐来曾。

(0)

送项平甫教授之成都

昔人石穴命西蜀,岂知桃源华胥隐石腹。

诗人昔吟蜀道难,何曾锦城风物平时看。

平时风物今犹故,井络坤维神所护。

汉官威仪二百年,斩新不受胡尘污。

蜀民日为药市游,家说追欢不说愁。

蜀人之文落中州,中州伧父缩颈羞。

吾徒向来梦游处,今日登仙送君去。

遨头上客人所敬,翰林先生士知慕。

似闻儒冠不容假,挽致邹鲁无难者。

况君笔力西汉前,亟遣人才有扬马。

锦城之乐乐未涯,绿鬓朱颜君更佳。

要奉板舆追胜日,暮万里桥朝浣花。

古今胜槩争入眼,归轩日日诗囊满。

黄鹄东飞定有书,莫靳珠玑祇推懒。

(0)

回风矶

大江悠悠去,渌静初演漾。

山石龃龉之,湍险乃万状。

君看回风矶,却略不可上。

椒石卧中江,与江作陂障。

镗沓汇石下,漰澎剧奔放。

北矶屹对峙,其中过舟舫。

水流作高下,咫尺便寻丈。

我行返壑馀,坐想潢流涨。

颓波次滟滪,如马亦如象。

撄触宁完舟,奇祸此无妄。

入峡与上泷,艰恶偕叵量。

下泽遵夷涂,回首一怊怅。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李曾伯 王绂 赵孟頫 杜牧 黄遵宪 曹植 魏了翁 王禹偁 薛蕙 洪适 王之道 文天祥 林朝崧 李俊民 史浩 姚鼐 罗洪先 贺铸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