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登泰山·其一》
《登泰山·其一》全文
宋 / 陈梦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一跻尼父更谁登,扶日扪参紫翠层。

四海儿孙向罗立,万方稚子走香灯。

独将浑噩留天地,几为沧桑纪废兴。

长啸一声空八表,恍疑鹏背坐来曾。

(0)
注释
尼父:指孔子。
登:超越。
扶日:手托太阳。
扪参:触摸参星。
紫翠层:紫色和翠绿的云层,形容高远的天空。
四海:天下。
儿孙:后代子孙。
罗立:排列。
稚子:幼童。
香灯:点燃的香灯,用于祭祀或祈福。
浑噩:浑厚朴实,形容道德高尚。
沧桑:历经世事变迁。
纪废兴:记录兴衰历史。
长啸:大声呼啸。
空八表:遍历八荒大地。
恍疑:仿佛怀疑。
鹏背坐:坐在大鹏的背上。
翻译
无人能及孔子贤,手触星辰紫翠间。
天下后裔如众星,儿童举灯祈福声。
浑噩之德存天地,沧桑巨变记兴衰。
仰天长啸遍八荒,似觉鹏程曾翱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梦良登临泰山的壮丽景象和感慨。首句“一跻尼父更谁登”表达了对孔子的崇敬,暗示自己此行的非凡意义,同时也暗含着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山仰止之情。"扶日扪参紫翠层"描绘了登山过程中,太阳初升,手摸参天古木,穿越紫色山峦的艰辛与壮观。

接下来,“四海儿孙向罗立,万方稚子走香灯”展现了天下子民对泰山的敬仰,如同子孙环绕,虔诚地举着香火,表达出人们对泰山的神圣感和祈福之情。诗人感慨“独将浑噩留天地”,意指泰山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巨变,记录了人间的兴衰起落。

最后两句“长啸一声空八表,恍疑鹏背坐来曾”以豪迈的啸声和想象中的大鹏展翅,表达了诗人登高望远的壮志豪情,以及对自身与泰山伟业的联想,仿佛自己曾与鹏鸟一同翱翔在天地之间。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泰山的象征,寄寓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自我超越的追求,展现了宋代文人登高抒怀的独特风格。

作者介绍

陈梦良
朝代:宋

陈梦良,字子直,闽县(今福建福州)人。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殿试犯庙讳被黜,后赐学究出身。官终迪功郎(《淳熙三山志》卷二八)。今录诗二首。
猜你喜欢

赠铅山余适正

下邳先生头如雪,手把遗编未尝辍。

曾吟孝行三百篇,转作蒙求义尤切。

朝廷求书遍海隅,不问簪缨与岩穴。

先生亲写此书进,郡守封题献双阙。

可惜要路无知己,经年不报还蹉跌。

或思慷慨诣公车,空守无金肘屡掣。

僦屋穷居县市西,生涯有路蒙鸠拙。

图书满架不济用,门巷萧条空岁月。

去年相见衣不完,今年相见衣频结。

奔波辛苦养妻子,未免长裾事干谒。

东邻右姓夸铜臭,西舍富儿称金埒。

墙屋文绣竞纷华,盘馔腥膻恣罗列。

相逢徒解问寒温,谁把斗升济涸辙。

才高学富老益贫,口中漫有张仪舌。

迩来闻说苦多病,闭门不出经时节。

况当催暮岁峥嵘,朔风劲疾高冈裂。

城居柴米价转增,往往晨昏更悽屑。

曾参居卫肘常见,夫子在陈粮亦绝。

古地圣贤贯如此,莫学儿曹暗悲咽。

束薪斗米助朝炊,却恐庄周笑濡沫。

(0)

春日郊居四首·其四

春事遽如许,登临聊杖藜。

游丝斜带日,细草未沾泥。

风软花香熟,烟酣柳色迷。

慇勤嘱鶗鴂,芳卉正萋萋。

(0)

代简谢载仲弟惠黄雀牛尾狸柑子

南昌珍品誇牛尾,肥腻截肪玉堪比。

临川甘实敌洞庭,光照霜林香染指。

黄雀披绵亦同到,厚意不凡端有以。

雪晴晚日悬清光,为君设席倾瑶觞。

醺然隐几结清梦,坐觉春风生池塘。

(0)

题碧玉轩诗

燕石乏良质,谬当十袭贮。

鼠璞本腐材,笑杀千金贾。

取名非其实,纵美徒自许。

惟有冰雪姿,堪与琼瑶伍。

幽轩清有馀,直干森可数。

抱节保坚刚,凝阴贯寒暑。

圆虚律琯匀,萧瑟鸣球举。

比德两相宜,此君众所与。

揭名警浮躁,用意非小补。

(0)

句·其三

禽巢先觉晓,蚁穴未知霜。

(0)

题正等院竹轩

山色重重锁碧萝,更栽修竹在山阿。

老僧不识春头面,但见阶前新笋多。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曾巩 刘弇 岑参 秦观 吴潜 许浑 毛滂 徐积 宗臣 韩琦 左宗棠 邓雅 李弥逊 曾国藩 杨亿 赵秉文 王维 吕碧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