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尽枝方满,时时飘素埃。
晚风吹未了,疑是野梅开。
叶尽枝方满,时时飘素埃。
晚风吹未了,疑是野梅开。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枝头景象,以“枝上雪”为题,巧妙地将自然界的雪花与想象中的野梅花相联系,营造出一种既真实又梦幻的意境。
首句“叶尽枝方满”,点明了季节特征——冬季。随着叶子的凋零,树枝反而显得更加丰满,这种反差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暗示着生命的另一种形式和存在方式。
次句“时时飘素埃”,描述了雪花或轻尘随风飘落的情景。这里的“素埃”既指雪花,也暗喻了自然界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充满生命力的元素。这一句通过“时时飘”的动态描写,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和时间感。
第三句“晚风吹未了”,进一步渲染了冬日傍晚的氛围。晚风不仅带来了凉意,也似乎在延续着雪花飘落的节奏,使得整个场景充满了静谧而又略带神秘的气息。
最后一句“疑是野梅开”,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通过“疑”字,表达了对眼前景象的不确定性和期待感。在这样的冬日里,人们往往渴望着春天的来临,而“野梅开”则象征着新生与希望。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也是对内心情感的投射,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生命循环的理解。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联想,成功地捕捉并展现了冬日枝头的美丽瞬间,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自然和希望的深刻思考。
七月六日苦炎热,对食暂餐还不能。
每愁夜中自足蝎,况乃秋后转多蝇。
束带发狂欲大叫,簿书何急来相仍。
南望青松架短壑,安得赤脚蹋层冰。
身没兰闺道日明,郭南寻得旧池亭。
诗人愁立暮山碧,贾客怨离秋草青。
四望月沈疑掩镜,两檐花动认收屏。
至今乡里风犹在,借问谁传义女铭。
送春归,三月尽日日暮时。
去年杏园花飞御沟绿,何处送春曲江曲。
今年杜鹃花落子规啼,送春何处西江西。
帝城送春犹怏怏,天涯送春能不加惆怅。
莫惆怅,送春人。
冗员无替五年罢,应须准拟再送浔阳春。
五年炎凉凡十变,又知此身健不健。
好去今年江上春,明年未死还相见。
上有万仞山,下有千丈水。
苍苍两崖间,阔狭容一苇。
瞿唐呀直泻,滟滪屹中峙。
未夜黑岩昏,无风白浪起。
大石如刀剑,小石如牙齿。
一步不可行,况千三百里。苒蒻竹篾?,欹危楫师趾。
一跌无完舟,吾生系于此。
常闻仗忠信,蛮貊可行矣。
自古漂沈人,岂尽非君子。
况吾时与命,蹇舛不足恃。
常恐不才身,复作无名死。
微雨洒高林,尘埃自萧散。
耿耿心未平,沈沈夜方半。
独惊长簟冷,遽觉愁鬓换。
谁能当此夕,不有盈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