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六日苦炎热,对食暂餐还不能。
每愁夜中自足蝎,况乃秋后转多蝇。
束带发狂欲大叫,簿书何急来相仍。
南望青松架短壑,安得赤脚蹋层冰。
七月六日苦炎热,对食暂餐还不能。
每愁夜中自足蝎,况乃秋后转多蝇。
束带发狂欲大叫,簿书何急来相仍。
南望青松架短壑,安得赤脚蹋层冰。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炎热的夏末秋初之际,感到极度的烦躁和无奈。开篇即写“七月六日苦炎热,对食暂餐还不能”,表达了在酷暑中连最基本的饮食需求都难以满足的痛苦。
接着,“每愁夜中自足蝎,况乃秋后转多蝇”则展现了诗人对蚊虫等夏季害虫困扰的担忧,这些小昆虫常在夜间活动,更加剧化了暑热带来的不适。
“束带发狂欲大叫,簿书何急来相仍”一句,通过“束带”和“发狂”的强烈动词,传达出诗人内心的烦躁与愤懑,同时,“簿书”这一物象则暗示了诗人在炎热中难以专注于学问上的苦恼。
最后两句,“南望青松架短壑,安得赤脚蹋层冰”,诗人通过“南望”来表达自己对于清凉的向往,而“赤脚蹋层冰”的意象则极端地描绘了对寒冷的渴求,这种强烈的情感对比,更凸显出炎热天气带来的痛苦。
整首诗通过对暑热、昆虫和学习困扰的多维度刻画,展现了诗人在夏末秋初时节中的烦躁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