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构嵯峨紫翠重,水环云窦玉玲珑。
谁知天地方圆象,都在亭池俯仰中。
石构嵯峨紫翠重,水环云窦玉玲珑。
谁知天地方圆象,都在亭池俯仰中。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水与建筑和谐共存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工巧妙结合的美。首句“石构嵯峨紫翠重”以“嵯峨”形容山石的高耸险峻,而“紫翠重”则描绘出山色的深邃与层次感,展现出一种壮丽而又幽静的自然景观。接着,“水环云窦玉玲珑”一句,将水环绕着山洞,比喻为玉石般玲珑剔透,不仅描绘了水的清澈与灵动,也暗示了山洞的神秘与清幽,两者相得益彰。
后两句“谁知天地方圆象,都在亭池俯仰中”,则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与人工关系的理解。诗人借由“天地方圆”的自然法则,指出这种宇宙间的秩序与和谐,其实就在我们日常所见的亭台楼阁、池塘水景之中。这里的“亭池”既指自然界的山水,也暗喻了人工建造的园林景观,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微妙而深刻的联系,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感悟宇宙真理的可能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哲理性的思考,表达了对和谐共生、天人合一境界的向往与追求,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宇宙真理的探索。
词场同际遇,郡政接循良。
珠玉篇章妙,芝兰气味长。
褒言如衮绣,雅意戒鹈梁。
老格松千尺,清文水一塘。
赓酬停笔久,降叹举幡忙。
当宁神兼武,开边洮与湟。
再叨藩寄重,难报主恩滂。
忧职思承教,何由到讼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