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慧清上人往天童》
《送慧清上人往天童》全文
明 / 王邦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近来耆宿多衰谢,白发如师兴志高。

年踰七旬犹好学,日行千里不辞劳。

贱沽器皿供于役,贵得因缘在此遭。

寄语远山诸老大,南能溪水盛吾曹。

(0)
鉴赏

此诗《送慧清上人往天童》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王邦畿所作。诗中描绘了对老僧慧清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其修行精神的赞美。

首句“近来耆宿多衰谢”,点出时代背景,表达了对老一辈高僧逐渐凋零的感慨。接着“白发如师兴志高”一句,以白发象征岁月与智慧的积累,赞扬了慧清上人的精神风貌和高远志向。

“年踰七旬犹好学,日行千里不辞劳”两句,生动展现了慧清上人虽年逾古稀,仍勤于学习,不畏艰辛,每日奔波千里的修行精神,体现了其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对佛法的执着追求。

“贱沽器皿供于役,贵得因缘在此遭”则通过对比贫富,强调了慧清上人以简朴的生活为修行之需,而正是这种简朴的生活,使他得以在尘世中找到修行的机缘,体现了佛教中“放下一切”的教义。

最后,“寄语远山诸老大,南能溪水盛吾曹”两句,诗人以“远山诸老大”自比,表达了对老一辈高僧的敬仰,并希望像慧清上人一样,在修行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如同南能溪水滋养万物,寓意着传承与发扬佛法的精神。

整首诗通过对慧清上人形象的描绘,不仅赞颂了其高尚的修行精神,也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对前辈的敬仰之情,体现了明末清初文人对于佛教文化的独特感悟和艺术表达。

作者介绍

王邦畿
朝代:明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王隼父。明末副贡。隐居罗浮。以诗名。有《耳鸣集》。
猜你喜欢

西园辨兰亭和韵

绿叶纤长间紫茎,蜀人未始以兰名。

有时只怪香盈室,此日方传誉满城。

恩意和风扬馥郁,光荣灏露滴清英。

庭阶若不逢精鉴,何异深林静处生。

(0)

书事七首·其七

玛瑙遗基尚未斜,两京风物使人嗟。

先皇月出曾游历,空见春风发落花。

(0)

喜迁莺

英声初发。记舍选齐驱,祖鞭先著。

风月平分,尊罍谈旧,各已苍颜白发。

屈指待拚一醉,祝生申嵩岳。

怎知道,为清湘□润,暂移贤杰。休说。

予心渴,里巷争先,拟持杯阶闼。

毕竟人间,赏心乐事,种种尽归缘法。

拈取瑞香一瓣,爇向湘山名刹。

无量寿,和一身见在,两尊菩萨。

(0)

重沓岭

松间叠石步高低,啼鸟幽林听隔溪。

七尺枯藤可扶老,青鞋香汗落花泥。

(0)

祝英台近.木稚

宝熏浓,云幄重,琼叶丽金蕊。

黛绿蜂黄,秋态未憔悴。

绣帘深院黄昏,著香无处,人欲睡、为花重起。

月如水。别有天外楼台,玲珑异尘世。

翠袖生寒,只欠素娥倚。

何如倩取西风,吹将归去,为添在、广寒宫里。

(0)

眼儿媚.初秋

凄风吹露湿银床。凉月到西厢。

蛩声未苦,桐阴先瘦,愁与更长。

起来没个人偢采,枕上越思量。

眼儿业重,假饶略睡,又且何妨。

(0)
诗词分类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诗人
陈文蔚 沈曾植 项鸿祚 石介 陈允平 马祖常 袁凯 汤显祖 卢照邻 赵构 于石 李群玉 刘挚 段克己 张纲 陈孚 戴叔伦 宋之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