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风吹露湿银床。凉月到西厢。
蛩声未苦,桐阴先瘦,愁与更长。
起来没个人偢采,枕上越思量。
眼儿业重,假饶略睡,又且何妨。
凄风吹露湿银床。凉月到西厢。
蛩声未苦,桐阴先瘦,愁与更长。
起来没个人偢采,枕上越思量。
眼儿业重,假饶略睡,又且何妨。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凉的夜景和诗人深夜的寂寞心境。开篇"凄风吹露湿银床","凄风"指的是秋天的冷风,"吹露"则是这种冷风带来的露水,"湿银床"形象鲜明,传达出一种清凉且有些寒意的夜晚氛围。紧接着"凉月到西厢",月亮在寂静的夜空中缓缓移动至房内西侧的窗户,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带有几分凉薄的情境。
接下来的"蛩声未苦,桐阴先瘦",诗人通过对蛐蛐鸣叫和桐树叶子的观察,表达了初秋时节的特征。"愁与更长"则流露出诗人的心绪随着夜的深邃而变得更加沉重。
中间两句"起来没个人偢采,枕上越思量",诗人在夜晚无人相伴的情况下,不禁起身,但却找不到安慰自己之物,只能躺回床上,思绪万千。这里透露出诗人的寂寞与不舍。
末尾三句"眼儿业重,假饶略睡,又且何妨",则流露出诗人虽然困倦,但却难以入眠的心情。"眼儿业重"表明诗人极度疲惫,而"假饶略睡"则是对自己放松、稍作休息的自我安慰。最后"又且何妨",显示出一种无奈和对现实无力改变的情绪。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深入探讨,展现了诗人在初秋之夜独自一人时所经历的心境变化,是一首抒发个人寂寞情怀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