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思岩下水,言访远公家。
路暗微通树,山寒早落花。
尘心溪磬寂,云影石幢斜。
何日团蕉畔,从师问法华。
昔思岩下水,言访远公家。
路暗微通树,山寒早落花。
尘心溪磬寂,云影石幢斜。
何日团蕉畔,从师问法华。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岑澄所作的《寄樵山昉上人》。诗中描绘了诗人回忆往昔在山岩下的情景,表达了对远方禅师昉上人的敬仰与拜访之愿。首联“昔思岩下水,言访远公家”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的思念和对佛法修行者的向往。颔联“路暗微通树,山寒早落花”通过描绘山路的幽深和早春花朵的凋零,渲染出一种寂静而清冷的氛围,暗示了寻访之路的艰辛与不易。
颈联“尘心溪磬寂,云影石幢斜”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寂静,以溪流的磬声和山石幢影的变化,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以及佛法的深远影响。尾联“何日团蕉畔,从师问法华”表达了诗人期待有一天能亲临法师身边,向他请教佛法的心愿,体现出对佛法追求的虔诚和对师承关系的尊重。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景色为背景,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禅修生活的向往和对佛法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清代文人士大夫对禅宗文化的独特情感。
空嵌两洞石相通,翠筱娟娟碧雾笼。
手扶青藜访奇古,岩洞妙墨识涪翁。
士之生斯世,身穷志弥笃。
不惟气浩然,亦是敦薄俗。
渊明晋高士,志岂在微禄。
不以进为荣,不以退为辱。
云出鸟倦还,吾亦从吾欲。
南山岂无豆,东篱亦有菊。
日与田父游,气象和而肃。
一枕北窗风,红尘任奔逐。
起视天壤间,四海空两目。
但愿樽有酒,宁顾瓶无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