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昌甫九峰留诗·其二》
《次韵昌甫九峰留诗·其二》全文
宋 / 韩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每恨居山浅,扶舆过九峰。

几年无恃怙,常此痛音容。

风雨寒垂点,云烟晚复重。

市廛多汩没,忽尔脱尘踪。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韩淲所作的《次韵昌甫九峰留诗(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九峰山的喜爱与向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世事沧桑、人生无常的感慨。

首句“每恨居山浅”,诗人自述因居住的地方离山太近,未能充分领略山的深邃之美而感到遗憾。接着,“扶舆过九峰”一句,描绘了诗人想象中穿越九峰的情景,充满了对山的向往和探索的渴望。

“几年无恃怙,常此痛音容。”这两句则转而表达出诗人对亲人或朋友的思念之情。在经历了多年的分离之后,每当想起他们的音容笑貌,心中便充满了深深的哀痛。这种情感的转折,使得诗歌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有对人间情感的深切怀念。

“风雨寒垂点,云烟晚复重。”这两句描绘了九峰山在风雨中的景象,以及傍晚时分云烟缭绕的美丽画面。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诗人巧妙地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种既凄凉又壮美的氛围。

最后,“市廛多汩没,忽尔脱尘踪。”这两句对比了世俗生活的忙碌与喧嚣,与九峰山的宁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似乎在说,尽管外界的尘世生活充满纷扰,但在九峰山中,他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得以暂时摆脱世俗的束缚,体验到一种超脱尘世的自由与宁静。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与对内心情感的深刻反思,语言质朴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动人。

作者介绍
韩淲

韩淲
朝代:宋   字:仲止   号:涧泉   生辰:biāo)(1159—1224

韩淲(biāo)(1159—1224)南宋诗人。字仲止,一作子仲,号涧泉,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猜你喜欢

武牢关

楚人曾此限封疆,不见清阴六里长。

一壑暮声何怨望,数峰秋势自颠狂。

由来四皓须神伏,大抵秦皇谩气强。

欲学鸡鸣试关吏,太平时节懒思量。

(0)

初秋寄友人

九华曾屏迹,罹乱与心违。

是处堪终老,新秋又未归。

病中芳草歇,愁里白云飞。

樵侣兼同志,音书近亦稀。

(0)

早春送张坤归大梁

萧萧羸马正尘埃,又送輶轩向吹台。

别酒莫辞今夜醉,故人知是几时回。

泉经华岳犹应冻,花到梁园始合开。

为谢东门抱关吏,不堪惆怅满离杯。

(0)

夏与熊王二秀才同宿僧院

共将缨上尘,来问雪山人。

世网从知累,禅心自證真。

境空宜入梦,藤古不留春。

一听林公法,灵嘉愿寄身。

(0)

蜀中将归留辞韩相公贯之

宁体即云构,方前恒玉食。

贫居岂及此,要自怀归忆。

在梦关山远,如流岁华逼。

明晨首乡路,迢遰孤飞翼。

(0)

益昌行

驱马至益昌,倍惊风俗和。

耕夫陇上谣,负者途中歌。

处处川复原,重重山与河。

人烟遍馀田,时稼无闲坡。

问业一何脩,太守德化加。

问身一何安,太守恩怀多。

贤哉我太守,在古无以过。

爱人甚爱身,治郡如治家。

云雷既奋腾,草木遂萌芽。

乃知良二千,德足为国华。

今时固精求,汉帝非徒嗟。

四海有青春,众植伫扬葩。期当作说霖,天下同霶?。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崔颢 汪应辰 汪琬 石延年 刘处玄 于濆 王铎 欧阳玄 王筠 王遂 文嘉 项斯 赵翼 姚绶 冯琦 吕祖谦 蔡沈 方以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