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恨居山浅,扶舆过九峰。
几年无恃怙,常此痛音容。
风雨寒垂点,云烟晚复重。
市廛多汩没,忽尔脱尘踪。
每恨居山浅,扶舆过九峰。
几年无恃怙,常此痛音容。
风雨寒垂点,云烟晚复重。
市廛多汩没,忽尔脱尘踪。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韩淲所作的《次韵昌甫九峰留诗(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九峰山的喜爱与向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世事沧桑、人生无常的感慨。
首句“每恨居山浅”,诗人自述因居住的地方离山太近,未能充分领略山的深邃之美而感到遗憾。接着,“扶舆过九峰”一句,描绘了诗人想象中穿越九峰的情景,充满了对山的向往和探索的渴望。
“几年无恃怙,常此痛音容。”这两句则转而表达出诗人对亲人或朋友的思念之情。在经历了多年的分离之后,每当想起他们的音容笑貌,心中便充满了深深的哀痛。这种情感的转折,使得诗歌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有对人间情感的深切怀念。
“风雨寒垂点,云烟晚复重。”这两句描绘了九峰山在风雨中的景象,以及傍晚时分云烟缭绕的美丽画面。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诗人巧妙地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种既凄凉又壮美的氛围。
最后,“市廛多汩没,忽尔脱尘踪。”这两句对比了世俗生活的忙碌与喧嚣,与九峰山的宁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似乎在说,尽管外界的尘世生活充满纷扰,但在九峰山中,他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得以暂时摆脱世俗的束缚,体验到一种超脱尘世的自由与宁静。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与对内心情感的深刻反思,语言质朴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动人。
萧萧羸马正尘埃,又送輶轩向吹台。
别酒莫辞今夜醉,故人知是几时回。
泉经华岳犹应冻,花到梁园始合开。
为谢东门抱关吏,不堪惆怅满离杯。
驱马至益昌,倍惊风俗和。
耕夫陇上谣,负者途中歌。
处处川复原,重重山与河。
人烟遍馀田,时稼无闲坡。
问业一何脩,太守德化加。
问身一何安,太守恩怀多。
贤哉我太守,在古无以过。
爱人甚爱身,治郡如治家。
云雷既奋腾,草木遂萌芽。
乃知良二千,德足为国华。
今时固精求,汉帝非徒嗟。
四海有青春,众植伫扬葩。期当作说霖,天下同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