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上张丞相十首·其五》
《上张丞相十首·其五》全文
宋 / 张元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蠢尔天骄子,中原祸太深。

野心殊叵测,内地任频侵。

日昃那常晦,阳生自剥阴。

德光非不僭,终识杀狐林。

(0)
翻译
愚蠢的天之骄子,给中原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他们的野心难以揣测,频频侵犯内地领土。
白天不会永远昏暗,光明总会驱散阴霾。
虽然他们一度光芒四射,但最终会像杀狐一样自食其果。
注释
蠢尔:愚蠢的。
天骄子:自视甚高的人。
中原:中原地区。
祸太深:带来的灾难深重。
野心:贪婪的欲望。
殊叵测:难以预料。
内地:国家内部。
频侵:频繁侵犯。
日昃:太阳偏西。
那常晦:不会总是阴暗。
阳生:阳光出现。
自剥阴:驱散阴霾。
德光:所谓的美德光辉。
僭:超越本分。
终识:最终明白。
杀狐林:比喻自食其果,如狐狸被猎杀的森林。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张元干所作,名为《上张丞相十首(其五)》。诗中充满了深沉的忧虑和批判的情绪,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于政治腐败、国势颓废的强烈不满。

"蠢尔天骄子"一句,以“蠢”比喻那些骄横无礼之徒,他们如同蛆虫般在社会中蔓延,引起了深刻的警觉。"中原祸太深"则指出了这些人造成的灾难已经渗透到国家的核心,形象地描绘了祸害之深重。

"野心殊叵测"表明那些权臣、奸佞之徒的心思难以捉摸,他们的野心和阴谋无从揣测。"内地任频侵"则指出了这些人对国家内部的侵蚀不断加剧,国家的安全和秩序受到严重威胁。

"日昃那常晦"借用自然景象来比喻时光流逝,天色昏暗,象征着时代的黑暗与混乱。"阳生自剥阴"则表现了作者对于光明力量的渴望,但现实中却是黑暗压迫着光明。

最后两句"德光非不僭,终识杀狐林"。这里的“德光”指的是君主的道德与光辉,而“非不僭”意味着这种道德并未完全失去,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却难以发挥作用。"终识杀狐林"则预示了对那些作恶多端之人的最终清算,借用古代诛戮奸臣的故事来表达作者对于正义的期盼。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深刻的历史感和个人情感的流露,展现了作者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深切忧虑与批判。

作者介绍
张元干

张元干
朝代:宋   字:仲宗   号:芦川居士   籍贯:真隐山   生辰:1091年—约1161年

张元干(1091年—约1161年),字仲宗,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曾赋《贺新郎》词赠李纲,后秦桧闻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卒年约七十,归葬闽之螺山。张元干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
猜你喜欢

春色渐浓物华相恼又依前韵更得恶诗既导鄙怀且嘲芳景自犹窃哂何况明公敢望台慈勿尤尘渎为幸·其一

感恩言发即涟如,鹤已乘轩十载馀。

抱病尚通金阙籍,避荣犹掌玉皇书。

目难看字垂垂暗,发不胜簪渐渐疏。

安得安边一长策,少酬明主定狼居。

(0)

记梦·其一

碧玉山头碧玉泉,琤琮声里数流年。

不知曾与何人到,笑想丹题似昔缘。

(0)

岭梅

雪立孤标不受霾,世间浪蕊等浮埃。

清高已是无俦伍,更向群山顶上开。

(0)

水仙花二首·其一

碧云玉搔头,对景山月皎。

霜静在更深,风香我先晓。

(0)

击梧桐

杳杳春江阔。收细雨、风蹙波声无歇。

雁去汀洲暖,岸芜静,翠染遥山一抹。

群鸥聚散,征航来去,隔水相望楚越。

对此、凝情久,念往岁上国,嬉游时节。

斗草园林,卖花巷陌,触处风光奇绝。

正恁浓欢里,悄不意、顿有天涯离别。

看那梅生翠实,柳飘狂絮,没个人共折。

把而今、愁烦滋味,教向谁说。

(0)

短歌送范彦行

海上芳敷有瑶草,采而食之颜不老。

海中翕赩有骊珠,探而得之形不枯。

赤乌玄兔未同宿,姹女婴儿自相逐。

深存踵息通三关,升降出入无时閒。

九转七返成大还,功高行满起人寰,凌虚一举三神山。

(0)
诗词分类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诗人
郭翼 郭奎 卫宗武 夏良胜 俞士彪 廖大圭 吴景奎 周行己 周伯琦 陈洵 释广闻 申佳允 程通 许月卿 孟洋 赵汝燧 董俞 陶弼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