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山秦人曾避世,流水今日浑忘机。
野云缥缈自来往,仙洞幽深疑是非。
坐爱瀑布午阴直,尚余桃花春暮飞。
此中信步不知远,重问前津知者稀。
入山秦人曾避世,流水今日浑忘机。
野云缥缈自来往,仙洞幽深疑是非。
坐爱瀑布午阴直,尚余桃花春暮飞。
此中信步不知远,重问前津知者稀。
这首清代诗人张祖同的《桃源》描绘了一幅隐逸山林的静谧画面。首句“入山秦人曾避世”,暗示了桃源般的隐居之地曾是古人寻求超脱尘世纷扰之所。次句“流水今日浑忘机”,强调了时间流转,如今山中的溪流似乎已忘却世间机心,增添了宁静祥和的氛围。
“野云缥缈自来往,仙洞幽深疑是非”两句,通过描绘云雾缭绕的山洞和神秘莫测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仙境,让人难以分辨现实与虚幻。诗人坐在瀑布下,享受午后的清凉,桃花在春暮时节依然飘飞,展现出自然的生机与韵律。
最后两句“此中信步不知远,重问前津知者稀”,表达了诗人沉浸在这样的美景中,悠然自得,几乎忘记了距离的存在,而能理解并欣赏这种境界的人更是寥寥无几。整首诗以清新淡雅的语言,勾勒出一个远离尘嚣、宁静美好的桃源世界,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深深赞叹。
尔死作归人,我生何聊赖。
恍惚成狂痴,魂梦思交会。
与子合婚来,别离常在外。
相见曾几何,一旦成茫昧。
两载共行役,岂无饥渴害。
诗书相与娱,为道忘颠沛。
彤管我能操,雅琴卿亦解。
自古黔娄妻,偕老多年岁。
如何卿乐贫,独不保少艾。
秋日枉诗今未报,窗外梅花开正闹。
君麾日驻海头城,我老犹思雪中棹。
横琴山外晓风清,万里沧茫见日生。
高标铜柱千年在,犹见君家旧勒铭。
君流膏泽周遐邑,已饥已溺常汲汲。
如何歌颂满天南,终日思归时伫立。
思亲翘首望云飞,更许轻骑到小扉。
贫家客至无多地,已命山童拂钓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