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弓著臂肇为弩,用威天下章大武。
狼弧炯炯俯垂象,弦剡之义睽兼取。
参均九和法久备,岂曰琴氏传自楚。
双牙函郭机絭捷,蹶张未半势已怒。
黄閒白的争树绩,韩推蹊子推巨黍。
弩师授法不授器,此物沈沦半泥土。
精芒一朝韨底出,绿沈照眼谁能估。
呜呼弩兮弩兮慎自处,不须再入书言府,世有陈音当事汝。
横弓著臂肇为弩,用威天下章大武。
狼弧炯炯俯垂象,弦剡之义睽兼取。
参均九和法久备,岂曰琴氏传自楚。
双牙函郭机絭捷,蹶张未半势已怒。
黄閒白的争树绩,韩推蹊子推巨黍。
弩师授法不授器,此物沈沦半泥土。
精芒一朝韨底出,绿沈照眼谁能估。
呜呼弩兮弩兮慎自处,不须再入书言府,世有陈音当事汝。
这首诗《三器歌(其二)书言府弩》由清代诗人李锴所作,通过对弩这一古代兵器的描绘,展现了其制作工艺、使用威力以及历史地位。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将弩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首先,诗的开头“横弓著臂肇为弩,用威天下章大武”描绘了弩的起源与威力,暗示了它在古代军事中的重要地位。接着,“狼弧炯炯俯垂象,弦剡之义睽兼取”通过“狼弧”、“炯炯”等词,形象地描绘了弩箭发射时的迅猛与精准,同时也体现了弩的设计原理和制造工艺。
“参均九和法久备,岂曰琴氏传自楚”则进一步揭示了弩的复杂构造和精细工艺,强调了其不仅仅是简单的武器,而是集多种技术和智慧于一体的产物。通过“双牙函郭机絭捷,蹶张未半势已怒”,诗人描绘了弩在使用过程中的快速反应和爆发力,展现了其作为武器的强大威力。
“黄閒白的争树绩,韩推蹊子推巨黍”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弩箭射出后的效果比作“黄閒白的”(箭靶上的黄色和白色的标记),形象地展示了弩箭击中目标的精确度和破坏力。同时,也暗含了对古代射手技艺的赞美。
最后,“弩师授法不授器,此物沈沦半泥土”表达了对弩这种古代兵器逐渐被遗忘的感慨,强调了传承知识的重要性。而“精芒一朝韨底出,绿沈照眼谁能估”则再次强调了弩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即使在现代社会,其依然值得人们去发现和欣赏。
整首诗不仅赞美了弩的军事价值和工艺之美,也蕴含了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深思。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李锴成功地将弩这一古代兵器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展现给了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