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解事,买骏轻千金。
何如小黄犊,踏雪空山深。
小小双牧童,吹笛穿松林。
醉拜南宫墓,地下有知音。
少年不解事,买骏轻千金。
何如小黄犊,踏雪空山深。
小小双牧童,吹笛穿松林。
醉拜南宫墓,地下有知音。
这首元代诗人陈柏的《雪中骑牛拜米南宫墓》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冬日雪景中的温馨画面。诗中通过对比少年的轻率与小黄犊的稳重,以及牧童的天真烂漫,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景。
“少年不解事,买骏轻千金。”开篇即以少年的冲动与轻率形成鲜明对比,一个“轻”字,既点出了少年的不谙世事,也暗示了其行为的后果可能带来的损失。“何如小黄犊,踏雪空山深。”转而以小黄犊的沉稳和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反衬出少年的轻浮与不切实际。小黄犊在雪中深山的行动,不仅表现了动物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也暗喻了稳重与智慧的价值。
“小小双牧童,吹笛穿松林。”牧童的形象被赋予了童真与快乐,他们吹着笛子穿行于松林之中,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展现出儿童天性中的纯真与自由。这一场景不仅美化了自然风光,也增添了诗歌的诗意与情感色彩。
“醉拜南宫墓,地下有知音。”最后两句则将情感推向高潮,牧童“醉拜”南宫墓,既是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也是对逝去生命的缅怀。这里的“知音”不仅指南宫墓下的亡灵,更象征着一种超越时空的理解与共鸣。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整首诗不仅仅停留在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上,更触及了人性深处的情感与思考。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巧妙的对比,展现了人与自然、过去与现在、生者与逝者之间的深刻联系,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前回马首络青春,春我相逢皆故人。
今朝出门忽失笑,春如五日之京兆。
莺痴蝶騃不知愁,惟有杜鹃啼到晓。
春到园林邮传哉,藤阴次第庇莓苔。
愿春长在人长健,何惜与春归去来。
吾家何处。
对落日残鸦,乱花飞絮。
五湖四海,千岩万壑,已把此生分付。
怎得海棠心绪,更没鸳鸯债负。
春正好,叹流光有限,老山无数。
归去。
君试觑。
紫燕黄鹂,愁怕韶华暮。
细雨斜风,断烟芳草,暑往寒来几度。
锁却心猿意马,缚住金鸟玉兔。
今古事,似一江流水,此怀难诉。
芽鼓声中,又妆点、千红万绿。
春试手,银花影粲,雪梅香馥。
归梦不知家近远,飞帆正挂天西北。
记年时、歌舞绮罗丛,凭谁续。
烟水迥,云山簇。
劳怅望,伤追逐。
把蛛丝鹊喜,意□占卜。
月正圆时羞独照,夜偏长处怜孤宿。
悔从前、轻被利名牵,征尘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