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溪口荻花秋,底事年年伴白鸥。
北去不辞书帛寄,南来非为稻粱谋。
荒烟渺渺长桥外,落叶萧萧古渡头。
见说洞庭风月好,碧波千顷少渔舟。
清溪溪口荻花秋,底事年年伴白鸥。
北去不辞书帛寄,南来非为稻粱谋。
荒烟渺渺长桥外,落叶萧萧古渡头。
见说洞庭风月好,碧波千顷少渔舟。
这首元代诗人曹文晦的《新山别馆十景(其六)清溪落雁》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山水画卷。诗中以“清溪溪口荻花秋”开篇,点明了地点和季节,清溪潺潺,荻花飘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萧瑟的秋日氛围。紧接着,“底事年年伴白鸥”一句,以白鸥作为意象,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循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
“北去不辞书帛寄,南来非为稻粱谋”,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描述雁群的迁徙行为,寓意着人生的追求与抉择,既不必为了远方的信件而奔波,也不仅仅是为了生计而南来北往,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态度。
“荒烟渺渺长桥外,落叶萧萧古渡头”两句,通过描绘远处的荒烟和古渡头的落叶,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空旷与寂寥,同时也暗含了对历史的追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最后,“见说洞庭风月好,碧波千顷少渔舟”两句,将视线转向洞庭湖,以“风月好”和“少渔舟”形成对比,一方面赞美了洞庭湖的美景,另一方面也暗示了人迹罕至的宁静与和谐,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观念,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深意的作品。
深杯泛春愁,隔雨至良讯。
陈诗饫二客,自以默相印。
醰醰味谏味,苦涩不禁俊。
循蹊试学步,马驽畏牛骏。
瞠乎上水船,辑濯强之进。
稊米吁望洋,宝唾敢规瑱?
早尝市甘脆,老渐厌馀馂。
饴蜜杂堇荁,可口或蒿菣。
始知蔽体服,不必定纁袗。
君诗挟雨快,万斛洗玼吝。
屋山不断泉,风过寒阵阵。
侧想灯影外,石供吐莹润。
情惰六扇屏,不眠拨炉烬。
浮云匪定质,变幻谁能测。
氤氲翳太虚,飞散穷顷刻。
含润若有施,观空了无得。
前尘虽云妄,转用资神识。
泛滥明月阴,荟蔚南山雨。
能为变动用,在我竟无取。
俄已就飞散,岂复得攒聚。
诸法既无我,何由有我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