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方圆甃,池形似塔形。
云光来复去,孤影湛亭亭。
不作方圆甃,池形似塔形。
云光来复去,孤影湛亭亭。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独特而静谧的景致——支硎山的八隔泉池。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思巧妙融合。
“不作方圆甃,池形似塔形。”开篇即以奇特的视角,描述了池塘的独特形状,仿佛是大自然随意雕琢而成,不同于常规的圆形或方形,而是呈现出一种塔式的形态,充满了自然的野趣和神秘感。
“云光来复去,孤影湛亭亭。”接着,诗人通过动态的云光和静态的池中倒影,营造出一幅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画面。云彩在天空中自由飘荡,时隐时现,映照在池水中,形成变幻莫测的光影效果;而池中的倒影,则如同独立的亭亭玉立之物,静默地守望着这一切变化,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之美。
整首诗通过对池塘形态、云水光影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也蕴含了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深思。在繁忙喧嚣的生活中,这样的静谧之地,成为了心灵得以栖息和净化的所在,让人感受到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的宁静。
送君尽惆怅,复送何人归。
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
东山有茅屋,幸为扫荆扉。
当亦谢官去,岂令心事违。
我生不想图凌烟,草衣曲肱牛背眠。
早看红日出海底,夜看素月悬中天。
阴阳推荡几昏晓,长啸狂歌不知老。
清泉白石自愉怡,那信人间宦途好。
逍遥偶尔穷外观,之子已在青云端。
广文坐上新弹冠,萧爽不作儒生酸。
三年考绩易官烛,回首西风正黄菊。
白云喜动故山秋,慈湖遥映湘湖绿。
君归莫虑铁研穿,且力古道希圣贤。
我归不用君致言,门前自有梅花田。
天人几何同一沤,谪仙非谪乃其游,麾斥八极隘九州。
化为两鸟鸣相酬,一鸣一止三千秋。
开元有道为少留,縻之不可矧肯求!
西望太白横峨岷,眼高四海空无人;
大儿汾阳中令君,小儿天台坐忘真。
平生不识高将军,手污吾足乃敢瞋!
作诗一笑君应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