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
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
这是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诗,通过对比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幅春日山家景象。"柴门寂寂黍饭馨"一句以静谧的柴门开篇,渲染出一种清贫而自在的氛围。"黍"指的是未经精细加工的糙米,"黍饭馨"则传递出了山家生活中简单而又充满自然香气的一餐。紧接着的"山家烟火春雨晴"展现了山村在春日雨后的宁静与温暖,烟火代表着山家生活的平和与安稳。
下一句"庭花濛濛水泠泠"则描绘了一幅庭院中花开水流的美丽景象。"濛濛"形容花朵繁盛而有层次感,"泠泠"则是水声,以此形容清澈见底的小溪流水,两者交织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致。
最后两句"小儿啼索树上莺。"描绘了孩子在树下嬉戏,鸟儿在枝头鸣叫的温馨画面。"啼索"是模仿婴幼儿语音的词语,展现出孩子天真无邪的一面,而"树上莺"则让人联想到了春日里鸟鸣声中自然而然的和谐。
整首诗通过对山家生活细节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于简单、宁静生活方式的向往。
月明雁叫远,露下蝉号寒。
幽幽草虫泣,索索梧叶乾。
愁人知秋早,听此良独难。
竹君南北美,佩服青琅玕。
天风一披拂,庭宇声珊珊。
灵宫荫老樾,别馆如深山。
心净鉴止水,眼明揖千竿。
虚籁自然奏,有琴不须弹。
世议大可厌,市声无少闲。
不如听君语,竟日帘垂间。
室空无侍者,终日延白光。
今夕果何夕,粲者忽在旁。
得非散花天,来试铁石肠。
非罗复非绮,何物为衣裳。
或浓若猩血,或浅若鹅黄。
或如淡胭脂,薰以百和香。
竟不可意解,发书问何祥。
乃知延阁老,买得从维扬。
自不耐渠恼,幽怀可禁当。
牢辞又不敢,熟视徒彷徨。
吾闻诸古人,物美应献王。
呼儿燎沈水,持以供虚皇。
爱山已成痴,爱石又成癖。
徒闻有丝溪,时复梦灵壁。
太湖只在眼,曾未收寸碧。
多自五岭来,仍烦百书索。
何侯小峥嵘,湖水深处得。
苍润波涛馀,巉岩鬼神力。
摩挲复湔洗,攘取畏宾客。
偶然及幽事,遣送初不惜。
俄顷交定盟,欢焉慰岑寂。
夺君书几间,坐我洞庭侧。
持还岂人情,藏去有惭色。
苦乏仇池篇,如何满高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