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松坐石日从容,故国灵光只我公。
岂有文章高海内,独将身世老山中。
丹头跃笋分明异,梅萼含椒即渐红。
千岁斯人要宗主,不妨留眼送归鸿。
边松坐石日从容,故国灵光只我公。
岂有文章高海内,独将身世老山中。
丹头跃笋分明异,梅萼含椒即渐红。
千岁斯人要宗主,不妨留眼送归鸿。
诗中“边松坐石日从容,故国灵光只我公”两句描绘出诗人在边塞之上,坐在松树下、石头上,享受着悠闲自得的时光。这里,“故国灵光只我公”表达了诗人对于故土的深情,以及对主君的忠诚。
“岂有文章高海内,独将身世老山中。”这两句则表明诗人虽然知道自己文章写作才能不在海内,但却选择隐居山林,将自己的身世(一生的事业和经历)交付给了大自然的时间流转。
“丹头跃笋分明异,梅萼含椒即渐红。”这里,“丹头”指的是初生的松针,鲜艳如丹;“跃笋”则是初生竹笋破土而出之状。两者都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同时“梅萼含椒即渐红”更增添了一抹诗意画面,表达了自然界中生命力的勃发。
最后,“千岁斯人要宗主,不妨留眼送归鸿。”诗人提醒那个寿辰的尊者,要珍惜这宝贵的时光。这里的“不妨留眼送归鸿”则是说即使是远去的行迹,也值得我们停下脚步,凝望片刻。这样的表达充满了对长者的敬意和对生命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既展现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世界,也传递了一种超脱尘世、隐逸山林以求心灵宁静的生活态度。
窃期摛藻掞天庭,閒作篇章抒下情。
殊喜濂溪爱莲说,未甘桑苧著茶经。
逍遥方外无为业,整顿人閒不朽名。
缘洗尘嚣耳中事,举家移住枕流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