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苦雨二首·其一》
《苦雨二首·其一》全文
明 / 王鏊   形式: 古风

南方春夏交,正是插秧候。

望望惜雨乾,事乃胡大缪。

霖霪已弥旬,雨意犹未透。

山头争出云,不断如饙馏。

滑滑深路泥,幢幢泻檐溜。

只愁地将浮,又恐天果漏。

乖气乱暄寒,重阴错昏昼。

灶硎产鲋鱼,庭树号饥鼬。

梁柱亦何为,尚可充燎槱。

嗟嗟彼苍生,其命固难救。

洪范学不传,将谁执其咎。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明朝时期江南地区连绵不断的苦雨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雨水对农事、生活以及自然环境的影响。

首句“南方春夏交,正是插秧候”点明时节与农事背景,春末夏初,正是稻田插秧的好时节。然而,“望望惜雨乾,事乃胡大缪”却道出了农民对雨水的矛盾心情——既希望雨量充足以滋润土地,又担心过多的雨水影响农事。

接着,“霖霪已弥旬,雨意犹未透”描述了连续十日以上的连绵阴雨,雨势仍未停歇。山头云雾缭绕,如同蒸笼中的热气,形象生动。诗人通过“滑滑深路泥,幢幢泻檐溜”描绘了雨水带来的道路泥泞和屋檐滴水的情景,进一步渲染了雨季的艰难。

“只愁地将浮,又恐天果漏”表达了对雨水可能引发洪水的担忧,同时也暗示了天漏之说,形象地反映了人们对天气异常的恐惧。接下来,“乖气乱暄寒,重阴错昏昼”则揭示了雨水导致的气温变化无常,白天黑夜难以分辨,生活秩序被打乱。

“灶硎产鲋鱼,庭树号饥鼬”描绘了雨水对生活物资的影响,灶台下出现了鱼,庭院中饥饿的鼬鼠发出哀鸣,形象地表现了雨水带来的食物短缺问题。最后,“梁柱亦何为,尚可充燎槱”通过梁柱可以用来烧火取暖,侧面反映了人们在恶劣天气下的生存状态。

“嗟嗟彼苍生,其命固难救”表达了诗人对百姓苦难的深切同情,感叹他们命运多舛,难以得到救助。“洪范学不传,将谁执其咎”则提出了对古代治水智慧传承缺失的反思,暗含对当时社会治理能力的质疑。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细节描写,展现了苦雨给自然、农业和民生带来的巨大影响,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疾苦的深切关怀和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王鏊

王鏊
朝代:明   字:济之   号:守溪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生辰:1450—1524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猜你喜欢

同凌时东邵文化沈邦魁饮戴山大石上

载酒问山寺,寻幽过远林。

残霞依水净,新月隐杯深。

坐久频移石,歌长得赏心。

青春元自好,归棹有高吟。

(0)

浩啸

浩啸竹林间,来过湖水湾。

晚花馀色净,双鹤照衣閒。

用拙思深隐,时危惭独还。

狂歌聊自得,随意弄潺湲。

(0)

燕都张子言访山中

有客自高格,入山从我游。

衣裳上云色,几簟枕泉流。

嵇叔远世味,山公得酒俦。

柴门近湖水,还可到渔舟。

(0)

幽居杂兴十首·其九

小艇初移棹,摇摇进远风。

晴江献屿碧,老树消春红。

斗酒长吟处,百年无事中。

钓竿如在手,便好作渔翁。

(0)

首夏一日坐钱员外仕宏竹间小楼戏简

首夏鸣禽繁,晏坐竹间楼。

天风洒琳琅,碧云衣上流。

焚香了长日,短童具茶瓯。

枕簟对青山,顿觉五内幽。

地僻不受尘,主人更清修。

何当拜庞老,同入鹿门游。

(0)

田舍早春作

今辰初解冻,远望田苗稀。

日出会群情,鸟雀相喧飞。

村妇荷锄至,隔舍烟火微。

阿童三尺箠,驱羊散柴扉。

风来广郊陌,春事正依依。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郭祥正 边贡 韩维 张昱 方岳 王鏊 庄昶 文同 陈著 楼钥 司马光 吕本中 释印肃 谢榛 马钰 曹勋 陈曾寿 孙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