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慕请缨,策马问君平。
谓我三千字,能将百万兵。
岁华惊转瞬,踪迹半浮萍。
今日重过处,临风感慨生。
青年慕请缨,策马问君平。
谓我三千字,能将百万兵。
岁华惊转瞬,踪迹半浮萍。
今日重过处,临风感慨生。
这首诗《兴宁道中》由明代诗人林大春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行走在兴宁道上的所见所感。
首句“青年慕请缨,策马问君平”,开篇即以“请缨”典故,表达了诗人年轻时的壮志豪情与对英雄的向往,策马疾驰,仿佛在向古代智者君平寻求智慧与指引。这里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勇气与决心,也暗含着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之情。
接着,“谓我三千字,能将百万兵”,运用夸张手法,形象地表达了文字的力量,认为几千字的文章足以指挥百万大军,既体现了诗人对文学的自信,也隐喻了知识与智慧在实际生活中的巨大作用和影响力。
“岁华惊转瞬,踪迹半浮萍”,这两句则转向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岁月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诗人的足迹如同浮萍般无根无定,充满了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深深忧虑。
最后,“今日重过处,临风感慨生”,点明了诗人再次经过此地时的情景,面对熟悉的环境,不禁心生感慨。这里的“感慨”不仅仅是对过往的回忆,更是对生命意义、个人际遇以及世事变迁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巧妙的修辞手法,展现了诗人对理想、时间、人生等主题的深刻思考,既有壮志豪情,也不乏对现实的忧思,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作品。
节物诗情总索然,漫将梨栗当盘筵。
堪怜永夜空樽月,记取衰翁断酒年。
十日尚留花影在,两瓶便作竹根眠。
分明破戒缘佳句,免使儿童诮禁烟。
酒酣侑坐展博局,分曹并进角马足。
过关验齿出天衢,入关未掩绕日轴。
十骥并驱纵来往,一将折箠制起伏。
击前叠后看腾骧,避堑守狭良局促。
缓时必若出门殿,妙处正须蚁封逐。
孙膑能令田忌胜,诸人徐贺塞翁福。
障泥在前解则行,杜蘅可采带宜速。
莫疑檀溪坠三丈,终使青云成一蹴。
吾家款段乃如狗,敢上夷涂陪骥騄。
但能书与尾而五,未免以策数曰六。
归欤秋满华山阳,苘麦倍收连苜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