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观音赞·其二》
《观音赞·其二》全文
宋 / 释如净   形式: 赞  押[齐]韵

头上宝冠牛戴角,脚下莲华马踏蹄。

通身璎珞皮毛债,历劫风流辊水泥。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观音菩萨的形象,以独特的比喻手法展现其神圣与超凡。"头上宝冠牛戴角"象征观音的智慧和威严,如同牛头上的角,寓意深沉而有力;"脚下莲华马踏蹄"则将她与莲花相结合,莲花象征纯洁,马蹄则代表行云流水般的动态美,暗示观音菩萨的无量法力和自在之姿。

"通身璎珞皮毛债"中,璎珞是佛教中的装饰品,此处喻指观音的慈悲与装饰,"皮毛债"可能暗指她曾化身为畜生度化众生的经历;"历劫风流辊水泥"则形容观音历经无数劫难,依然保持着潇洒自如,仿佛在尘世间的洪流中滚动,却不受污染。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形象生动的意象,赞美了观音菩萨的智慧、慈悲和不朽的精神风貌,体现了宋代禅宗诗人释如净对观音形象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作者介绍

释如净
朝代:宋

释如净,字长翁(《中国佛学人名辞典》),俗姓俞,明州苇江(今浙江宁波)人。初自芙蓉山至明州雪窦山谒智鉴禅师,相侍十五年。宁宗嘉定三年(一二一○)受请住建康府清凉寺。迁台州瑞岩寺、临安府净慈寺、庆元府瑞岩寺,再住净慈寺。晚受诏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为青原下十六世,雪窦智鉴禅师法嗣。约卒于理宗宝庆间,行脚四十馀年,卒年六十六。有《天童如净禅师语录》二卷、《天童如净禅师续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
猜你喜欢

题澄观斋

面势得岩斋,旷朗宜延伫。

云山参动静,图书鉴今古。

六情不期澄,于何识茹吐。

著句亦偶然,聊因壁空补。

(0)

十日前关内,徬徨畏炎熇。

蒸云惧为霖,更虑暍舆仆。

五日前关外,晓寒峭岩谷。

长此将早霜,禾黍尚芃绿。

即今晴已定,况复驻灵囿。

转燠审无妨,晶阳喜高暴。

絮衣脱换纱,丛樾爽风逐。

今秋已过闰,情知凉应速。

此热实利稼,秀实催嘉谷。

灵台非舛测,农扈有厚福。

何莫非天赐,为民额手祝。

(0)

和江文通杂拟诗三十首·其十四刘太尉琨

素宇悬金曦,胡乃翳雺雾。

幸未沦鹿逐,倏已成虎据。

三世荷国灵,讵敢辞劳骛。

渭滨一钓叟,非熊西伯遇。

受金盗嫂人,乃被无知举。

今日堂堂来,昨日冉冉故。

如彼太虚间,浮云瞥眼度。

少小识祖生,共宿荒村路。

闻鸡非恶声,晓月在高树。

所期嗟何就,枕戈空百虑。

劲风陨实朱,华霜点鬓素。

时哉待人为,未可诿定数。

(0)

题于公宅

定国为廷尉,民自以不冤。

致兴乃在是,缿筒安足论。

孝妇不能救,祭致身后恩。

史迁无卓识,猥称多活人。

姑息亦甚易,咸当高大门。

弼教之谓何,舜宜肯吾言。

(0)

望锤峰作歌

晚热宁不欲寻凉,心中却幸农夫庆。

肩舆西岭上绝顶,锤峰东望遥相当。

天风吹寒飒衣袂,攀陟虽炎爽此际。

乃知得逸恒于劳,玉柱亭亭况佳致。

亭亭玉柱几千秋,风月与侣鹿豕俦。

而今遍野田庐稠,亦复台榭供清游。

古人曾经到此不,锤峰笑道非所求。

(0)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沈明臣 卢琦 廖行之 方仁渊 陈履 董以宁 徐瑞 钱澄之 程本立 岑徵 释清远 宋无 顾逢 王行 蔡戡 方献夫 陈棣 杨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