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寺人职,司阍供洒扫。
秦汉始挠政,国本亦枯槁。
唐初任犹轻,高贵在天宝。
沦胥宣懿间,神器由颠倒。
门生诋天子,尊重压元老。
社稷遂已墟,群阉那自保。
全忠不堪忿,歼殒何草草。
嗟哉太宗业,家奴坏王道。
后世宜鉴之,虑患防须早。
自古寺人职,司阍供洒扫。
秦汉始挠政,国本亦枯槁。
唐初任犹轻,高贵在天宝。
沦胥宣懿间,神器由颠倒。
门生诋天子,尊重压元老。
社稷遂已墟,群阉那自保。
全忠不堪忿,歼殒何草草。
嗟哉太宗业,家奴坏王道。
后世宜鉴之,虑患防须早。
这首诗以历史为鉴,批评了自古以来宦官干政的问题。诗中提到,自秦汉时期开始,寺人(即宦官)逐渐干预政治,动摇国家根基。唐朝初期尚能保持平衡,但到了天宝年间,宦官地位尊崇,导致朝政混乱,神器(皇位)易手。诗人特别指出杨贵妃和安禄山时期的宣淫与颠覆,进一步削弱了朝廷权威,使得元老被轻视,国家衰败,甚至到了朱温(朱全忠)时代,宦官专权引发了杀戮,破坏了李世民(太宗)建立的王道。
诗人警示后世,应当从这些历史教训中吸取教训,预防类似的问题早日发生,以免重蹈覆辙。整首诗语言质朴,寓意深远,表达了对古代宦官干政现象的深刻忧虑和批判。
睡馀闻啄木,忽忆福昌春。
官舍题诗壁,如今经几人。
犹能老耽酒,依旧拙谋身。
尚想兰宫路,东风清洛滨。
端溪石砚天下奇,紫光夜半吐虹霓。
不同凡石追时好,要与日月争光辉。
韬藏久矣不敢用,惟恐翰墨污染之。
樊子文章有馀地,汪汪万顷谁敢窥。
赠君此砚勿轻弃,经史妙处其发挥。
飞流溅沫满天下,要使咳唾皆珠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