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坡九日登高路。往事知何处。陵迁谷变总成空。
回首十年秋思、吹台东。西窗一夜萧萧雨。
梦绕中原去。觉来依旧画楼钟。
不道木犀香撼、海山风。
菊坡九日登高路。往事知何处。陵迁谷变总成空。
回首十年秋思、吹台东。西窗一夜萧萧雨。
梦绕中原去。觉来依旧画楼钟。
不道木犀香撼、海山风。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元干的作品,名为《虞美人·其三》。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抒发怀旧之情的词作。
"菊坡九日登高路" 一句,描绘了作者在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时独自登上一条高处的小路。这不仅是对景物的描写,也隐含着一种超脱世俗、追寻往事的心境。
"往事知何处" 句,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作者似乎在询问过去的岁月和事情都去了哪里,这里的“往事”已成为一段遥远而模糊的记忆。
"陵迁谷变总成空" 这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变迁来强化了时间流逝、万物无常的主题。这里的“陵迁谷变”是指自然环境的改变,而“总成空”则表达了一种悲凉的宿命感。
接下来的"回首十年秋思、吹台东",通过“回首”这个动作,作者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对过去十年的回顾之中。这里的“秋思”暗示着一种秋天特有的怀旧情绪,而“吹台东”则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场景或活动,但也许只是对风向的一种描写,增添了一种萧瑟感。
"西窗一夜萧萧雨" 一句,以细腻的笔触描摹了夜雨的氛围。这种环境往往容易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特别是在古代中国文学中,雨常被用来渲染情怀和思念。
"梦绕中原去" 句,让人感受到作者对故土的深切留恋。“梦绕”表达了一种无法摆脱的牵挂,而“中原”则象征着古代中国的心脏地带,也是文化传承之所在。
最后两句"觉来依旧画楼钟。不道木犀香撼、海山风。",通过对梦醒后的描述,再次强调了作者的怀旧情绪。“觉来”即从睡梦中醒来,而“依旧画楼钟”则表明无论是梦境还是现实,心中的那份记忆和情感始终如影随形。而“不道木犀香撼、海山风”一句,则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再次强调了作者对往事的思念之深。
天驷呈祥,土牛颁政,欢呼万井春来。
雕轮丹毂,杂沓展轻雷。
风动珠帘不卷,香散处、半露梅腮。
东郊好,波澜浸绿,萌蘖上条枚。徘徊。
应共怪,十年豹隐,一旦鸾台。
问康时术业,混俗情怀。
过雪湖山清丽,笙歌沸、舞袖萦回。
兵厨富,酒肠似海,莫惜醉金杯。
鹿泉居士身若槁,不惯看花梦颠倒。
桐庐有客燕新昏,妄托娇痴重伊恼。
冻云垂地雪欲落,断雁叫群天尚早。
一枝何处寄春来,便觉寒窗自华好。
琼瑶万里眼界净,咫尺前村莫轻扫。
留将青女伴孤芳,长向茅斋照衰老。
先生才思老不进,寤寐池塘见春草。
对花酌酒祝东君,烦把穷通问苍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