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泽高下理所著;金石刻作臣能为。
- 鉴赏
此联巧妙地融合了自然与技艺的主题,展现了对山川之美的赞叹与对技艺之精的推崇。
"山泽高下理所著",这句话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象,山峰高耸入云,湖泊宁静如镜,高低起伏间蕴含着自然界的无穷奥秘。这里的“山”象征着雄伟与坚韧,“泽”则代表了温柔与滋养,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通过“高下”二字,不仅展现了地形的变化,也暗示了自然界中秩序与和谐的法则。
"金石刻作臣能为",这一句则转向了人类的智慧与技艺。金石,指的是金属和石头,古代常用于雕刻文字或图案,是艺术创作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这里以“臣”自谦之词,表达了对技艺的尊重与谦逊的态度。这句话意在强调,即便是坚硬如金石,也能被人类的智慧与技艺所雕琢,创造出具有深刻意义的艺术作品。这不仅是对工匠技艺的赞美,也是对人类创造力的颂扬。
整体而言,这副集字联既是对自然之美的歌颂,也是对人类智慧与技艺的肯定,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以及对传统文化与艺术的深深敬仰。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意难忘
风月吴娃。柳阴中认得,第二香车。
春深妆减艳,波转影流花。莺语滑,透纹纱。
有低唱人夸。怕误却,周郎醉眼,倚扇佯遮。
底须拍碎红牙。听曲终奏雅,可是堪嗟。
无人知此意,明月又谁家。尘滚滚,老年华。
付情在琵琶。更叹我,黄芦苦竹,万里天涯。
感春十三首·其二
寒池冬不流,落叶塞泉罅。
东风日夕来,春色到山舍。
杖藜绕东溪,流水清可架。
叠石引之来,潺潺到深夜。
平栏朝可鉴,倒影见亭榭。
清风起修篁,翠鸟亦来下。
天和人意舒,春暖景物姹。
歌此濯缨诗,尘埃欲高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