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池冬不流,落叶塞泉罅。
东风日夕来,春色到山舍。
杖藜绕东溪,流水清可架。
叠石引之来,潺潺到深夜。
平栏朝可鉴,倒影见亭榭。
清风起修篁,翠鸟亦来下。
天和人意舒,春暖景物姹。
歌此濯缨诗,尘埃欲高谢。
寒池冬不流,落叶塞泉罅。
东风日夕来,春色到山舍。
杖藜绕东溪,流水清可架。
叠石引之来,潺潺到深夜。
平栏朝可鉴,倒影见亭榭。
清风起修篁,翠鸟亦来下。
天和人意舒,春暖景物姹。
歌此濯缨诗,尘埃欲高谢。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山谷景象。诗人通过对寒冷池塘、落叶堵塞泉源等冬日残留的描写,表现了季节更迭中自然界的变化。东风的到来预示着春天的脚步,带来了生机与温暖,使得山中的小舍也被春色所覆盖。
诗人随后细致地描述了自己手持藜草编制的杖,在东溪边绕行的情景,以及清澈的流水如何在叠石间潺潺流淌,直至深夜。平坦的栏杆上映照出清晨的倒影,亭榭依稀可见,这些细节都显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感受。
春风拂面,翠鸟降临,天气和煦,人心舒畅。景物间流露出一种生机盎然的美丽。末尾诗人提及“歌此濯缨诗”,可能是在表达对这段时光、这个场景所激发的情感与灵感,以及希望超越尘世纷扰,达到一种心灵上的解脱和升华。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春意盎然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与平和,同时也反映出宋代文人对于返璞归真、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
粲粲发幽芳,何愁午夜霜。
花先开六月,节不待重阳。
彭泽应无种,东篱未有香。
王弘如此见,必遣白衣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