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月吴娃。柳阴中认得,第二香车。
春深妆减艳,波转影流花。莺语滑,透纹纱。
有低唱人夸。怕误却,周郎醉眼,倚扇佯遮。
底须拍碎红牙。听曲终奏雅,可是堪嗟。
无人知此意,明月又谁家。尘滚滚,老年华。
付情在琵琶。更叹我,黄芦苦竹,万里天涯。
风月吴娃。柳阴中认得,第二香车。
春深妆减艳,波转影流花。莺语滑,透纹纱。
有低唱人夸。怕误却,周郎醉眼,倚扇佯遮。
底须拍碎红牙。听曲终奏雅,可是堪嗟。
无人知此意,明月又谁家。尘滚滚,老年华。
付情在琵琶。更叹我,黄芦苦竹,万里天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夜宴会的画面,诗人通过对风、月、花、车等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逝去美好时光的难以忘怀之情。首句“风月吴娃”即点出了诗歌的主旨,是在风和月光下追忆那位如同仙娃般的女子。
接下来,“柳阴中认得,第二香车”中的“柳阴”与“香车”相结合,使人联想到古代文人墨客常用来形容美好情境的意象。诗中的“春深妆减艳,波转影流花”则是对春夜景色的细致描绘,其中“妆减艳”表明春天的繁华虽已渐去,但依旧不失其美。
莺语滑、透纹纱”中的“莺语”指的是燕子的鸣叫,与“透纹纱”相呼应,营造出一种轻盈和细腻的意境。诗人通过这些描写,表现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逝去之美的追寻。
“有低唱人夸,怕误却,周郎醉眼,倚扇佯遮”中的“周郎”指的是三国时期的周瑜,这里借用其形象来表达诗人的情感状态。诗人在宴会中听到歌声,心中既有夸张之意,又怕自己误入佳境而沉醉其中,不自觉地倚靠在扇子上遮掩自己的醉眼。
“底须拍碎红牙,听曲终奏雅”则是对宴会音乐的赞美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可是堪嗟,无人知此意,明月又谁家”表达了诗人的独自感叹,没有人能够真正理解他的心绪,而那轮明月,又属于哪个家庭呢?
最后,“尘滚滚,老年华。付情在琵琶,更叹我,黄芦苦竹,万里天涯”则是诗人的深沉感慨。岁月匆匆,人生如梦,诗人将自己的感情寄托于琵琶之声,对着远方的黄芦和苦竹发出更深的叹息,表达了对生命、时间和空间距离的无尽哀愁。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和情感的真挚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美好与哀愁,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