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卷仙经话总同,金丹只此是根宗。
依他坤位生成体,种向乾家交感宫。
莫怪天机俱漏尽,都缘学者尽迷蒙。
若人了得诗中意,立见三清太上翁。
万卷仙经话总同,金丹只此是根宗。
依他坤位生成体,种向乾家交感宫。
莫怪天机俱漏尽,都缘学者尽迷蒙。
若人了得诗中意,立见三清太上翁。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伯端的作品,名为《七言四韵十六首》中的第十六首。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道教修炼内丹的诗歌。
"万卷仙经话总同,金丹只此是根宗。"
这两句诗表达了对道教仙经的崇敬和信仰,以及将金丹作为修炼成仙的根本之意。
"依他坤位生成体,种向乾家交感宫。"
这里借用易经的坤(地)与乾(天)的概念来描述内丹修炼过程中,通过调和阴阳达到灵肉合一的境界。
"莫怪天机俱漏尽,都缘学者尽迷蒙。"
这两句诗指出许多人对于道教的奥秘不够理解,因为他们自己没有真正领悟其深意。
"若人了得诗中意,立见三清太上翁。"
最后两句表达了一旦有人能够领会这首诗所蕴含的修炼之道,就能直接体验到三清境界,即最高的精神境界,与太上老君相通。
整首诗通过深奥的语言和隐喻,描绘了作者对于内丹修炼的理解,以及对道教修仙之路的向往与追求。
溪南北,本自一渔舟。烟雨几盟鸥。
白鱼不负鸬鹚杓,青蓑不减鹔鹴裘。
怎无端,贪射策,觅封侯。既不似、古人能识字。
又不似、今人能识事。空老去,自宜休。
帝乡五十六朝暮,人间四十四春秋。
问何如,茅一把,橘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