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乱由来今古同,覆车那肯戒前踪。
纷纷误国人无数,不昧丹心独此公。
理乱由来今古同,覆车那肯戒前踪。
纷纷误国人无数,不昧丹心独此公。
这首诗《次韵谒忠显刘公墓下》是宋代朱熹所作,通过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教训的深刻反思与对忠诚品质的赞美。
首句“理乱由来今古同”,指出无论古今,国家的兴衰更替都是普遍规律,蕴含着对历史循环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洞察。接着,“覆车那肯戒前踪”则以反问的形式,强调了人们往往不会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暗示历史的悲剧一再重演。
“纷纷误国人无数”描绘了因错误决策或行为导致的国家动荡和社会混乱,无数人因此遭受苦难。这句不仅揭示了个人或群体在历史进程中的局限性,也反映了作者对社会问题的深切关注。
最后,“不昧丹心独此公”赞扬了某位(此处指刘公)坚守正直、忠诚不渝的精神,与前文的普遍失误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个人品质在复杂世事中的重要价值。这句话是对忠诚与正义的颂扬,也是对后人的启示:在纷扰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光明与坚定,方能成为引领时代的明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与反思,既展现了对历史教训的深刻理解,也呼唤着个体在社会中应秉持的高尚品质,体现了朱熹作为儒家学者的道德理想与社会责任感。
季月还乡独未能,林行溪宿厌层冰。
尺素欲传三署客,雪山愁送五天僧。
连空朔气横秦苑,满目寒云隔灞陵。
借问从来香积寺,何时携手更同登。
昔时昔时洛城人,今作茫茫洛城尘。
我闻富有石季伦,楼台五色干星辰。
乐如天乐日夜闻,锦姝绣妾何纷纷。
真珠帘中,姑射神人。文金线玉,香成暮云。
孙秀若不杀,晋室应更贫。
伊水削行路,冢石花磷磷。
苍茫金谷园,牛羊龁荆榛。
飞鸟好羽毛,疑是绿珠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