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回绕山足,望望山之椒。
丹厓出殿角,落日风萧萧。
时闻金磬声,还向空中飘。
阒寂无来踪,虑澹尘弥消。
閒庭候月出,长松生夜涛。
盘回绕山足,望望山之椒。
丹厓出殿角,落日风萧萧。
时闻金磬声,还向空中飘。
阒寂无来踪,虑澹尘弥消。
閒庭候月出,长松生夜涛。
这首诗描绘了茅山的壮丽景色和宁静氛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山峰、丹崖、落日、金磬声等自然景象与内心的感受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首句“盘回绕山足,望望山之椒”,描绘了山路蜿蜒曲折,直至山顶的景象,表达了对山的向往之情。接着,“丹厓出殿角,落日风萧萧”两句,通过“丹厓”(红色的山岩)与“落日”(夕阳)的结合,以及“风萧萧”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既壮丽又略带凄凉的氛围。尤其是“落日风萧萧”一句,不仅描绘了夕阳西下时的景象,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时闻金磬声,还向空中飘”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超然物外的感觉。金磬声在空中飘荡,似乎与世隔绝,远离尘嚣,给人一种心灵上的净化和宁静。这不仅是对自然之声的赞美,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投射。
“阒寂无来踪,虑澹尘弥消”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淡泊。在这样的环境中,所有的烦恼和忧虑都仿佛被洗涤一空,心灵得到了极大的释放和安宁。
最后,“閒庭候月出,长松生夜涛”描绘了夜晚庭院中等待月亮升起的场景,以及长松在夜风中摇曳生姿,仿佛是大自然的乐章。这一景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茅山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创造了一个远离尘世喧嚣、充满宁静与美的精神世界。
歌尘凝燕垒,又软语、在雕梁。
记剪烛调弦,翻香校谱,学品伊凉。
屏山梦云正暖,放东风、卷雨入巫阳。
金冷红绦孔雀,翠间彩结鸳鸯。银缸。焰冷小兰房。
夜悄怯更长。待采叶题诗,含情赠远,烟水茫茫。
春妍尚如旧否,料啼痕、暗里浥红妆。
须觅流莺寄语,为谁老却刘郎。
星沙初下,望重湖远水,长云漠漠。
一叶扁舟谁念我,今日天涯飘泊。
平楚南来,大江东去,处处风波恶。
吴中何地,满怀俱是离索。
常记送我行时,绿波亭上,泣透青罗薄。
樯燕低飞人去后,依旧湘城帘幕。
不尽山川,无穷烟浪,辜负秦楼约。
渔歌声断,为君双泪倾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