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窗枯叶共秋声,寒近贫人共喜晴。
守道故知终有命,感时焉得便无情。
今年浙右全伤水,何日天涯尽寝兵。
闻道街头卖黄雀,且须沽酒作南烹。
破窗枯叶共秋声,寒近贫人共喜晴。
守道故知终有命,感时焉得便无情。
今年浙右全伤水,何日天涯尽寝兵。
闻道街头卖黄雀,且须沽酒作南烹。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秋景和贫困的生活状态。"破窗枯叶共秋声",窗户破损,枯黄的树叶随秋风摇曳,发出凄厉的声音,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寒近贫人共喜晴"则表达了贫苦之人在接近冬天时,对晴好的天气感到庆幸,因为这对他们来说是较为温暖的天气,不用担心严寒。
"守道故知终有命,感时焉得便无情"显示出诗人对于命运的豁达和接受,他明白自己守护着某种信念,最终都会有自己的归宿。同时,这也是一种对时世变迁的感慨,表明在动荡的时代里,人们很难保持不被影响的心境。
"今年浙右全伤水,何日天涯尽寝兵"则写出了南宋末年战乱频仍,水灾并发的情况。浙江一带(古称“浙右”)因为战争和洪水遭受了极大的损失,诗人怀念和平的日子,期盼着战争能够尽快结束。
最后两句"闻道街头卖黄雀,且须沽酒作南烹"则是对生活现状的一种无奈和自我安慰。黄雀在当时被视为吉祥之物,但现在却只能作为食物出现在街头,显示出战争带来的极端贫困。诗人提议买酒煮熟这只黄雀,以此来慰藉自己,这也反映出了人们在困境中寻找一丝安慰的心理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生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动荡时期中个体的无奈与坚守,以及对于和平美好生活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