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子莫相送,依依人可怜。
多年芳草路,几日艳阳天。
堤上风吹笛,江边月系船。
马蹄随记取,踏破少城烟。
之子莫相送,依依人可怜。
多年芳草路,几日艳阳天。
堤上风吹笛,江边月系船。
马蹄随记取,踏破少城烟。
这首清代诗人范璐的《巴江柳》描绘了一幅深情离别的画面。首句“之子莫相送”,劝慰离别之人不必过多挽留,显示出送行者对对方的体贴与不忍。接着,“依依人可怜”描绘了被送者依依不舍的神情,流露出离别时的凄婉之情。
“多年芳草路,几日艳阳天”通过自然景物的对比,暗示了离别后漫长岁月和短暂相聚时光的对比,表达了对未来的怀念和对眼前分别的无奈。堤上的笛声和江边的明月,增添了离别的凄美氛围,仿佛在低吟着离别的挽歌。
最后两句“马蹄随记取,踏破少城烟”,以马蹄声和烟尘作为象征,寓意着送行者希望被送者能记住这段旅程,即使日后道路艰难,也能坚韧前行,直到“踏破”眼前的迷茫,寓意着对未来的期许和祝愿。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通过细腻的描绘和象征性的意象,展现了离别时的哀婉与对未来的希冀。
钟陵距池阳,相望千里内。
江神欺我贫,屡作风雨碍。
欲投皖公宿,三日逢一噫。
孤篷面空山,朝食淡无菜。
白醪幸馀沥,黄卷漫相对。
饥吟非吾病,疾走老所戒。
焦先近不远,蜗舍闻尚在。
区区问养生,借我一帆快。
我兄东南游,我亦梦中去。
径山闻已熟,往意穿云雾。
梦经山前溪,足冷忽先渡。
举头云峰合,到寺霜日莫。
香厨馔岩蔌,野径踏藤屦。
平生共游处,骞足蹑高步。
崎岖每生胝,眩晃屡回顾。
何年弃微官,携手众山路。
茅檐有佳客,肃肃清风兴。
吾孙成均来,左右皆良朋。
为怜众兄弟,将冠未有称。
条枚失熂燎,中林化薪蒸。
老夫方苦贫,不办酒如渑。
夏田已失麦,种豆喜多蝇。
何以待君子,箪瓢容一升。
君来岂非误,门庭冷如冰。
稚柏如婴儿,冉冉三尺长。
移根出涧石,植干对华堂。
重露恣膏沐,清风时抑扬。
我老不耐寒,怜汝堪风霜。
朝夕望尔长,尺寸常度量。
知非老人伴,可入诸孙行。
想见十年后,檐前蔚苍苍。
人来顾汝笑,诵我此诗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