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柏如婴儿,冉冉三尺长。
移根出涧石,植干对华堂。
重露恣膏沐,清风时抑扬。
我老不耐寒,怜汝堪风霜。
朝夕望尔长,尺寸常度量。
知非老人伴,可入诸孙行。
想见十年后,檐前蔚苍苍。
人来顾汝笑,诵我此诗章。
稚柏如婴儿,冉冉三尺长。
移根出涧石,植干对华堂。
重露恣膏沐,清风时抑扬。
我老不耐寒,怜汝堪风霜。
朝夕望尔长,尺寸常度量。
知非老人伴,可入诸孙行。
想见十年后,檐前蔚苍苍。
人来顾汝笑,诵我此诗章。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厅前柏》。诗人以稚嫩的柏树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柏树的成长过程和象征意义。
诗中将柏树比作婴儿,形象地写出其初生时的娇小可爱,然后描述了它被移植到华堂前,接受阳光雨露的滋养,经受清风的吹拂。诗人自谦年老,但对柏树的坚韧与耐寒特质表示赞赏,期待它能陪伴子孙们成长,成为檐前的一片蔚然绿意。
诗人每日关注柏树的成长,用尺寸衡量其进步,认为它不仅是自己的伴侣,更是子孙们的未来希望。最后展望十年后的景象,想象柏树已蔚然成荫,人们经过时会因它的茂盛而微笑,同时也会吟诵他的这首诗篇,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言性强,借柏树的成长表达了诗人的人生哲理,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岁月流转的感慨。
长山砻石片帆斜,小雨初晴日眩沙。
回首遥看富阳县,青烟低罩一丛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