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地厌喧嚣,虚斋上山足。
萧条远城市,坡陀富林麓。
简书日填委,杖屦每幽独。
岂无山中士,高卧白茅屋。
逢人默无语,长啸响岩谷。
此室庶可招,夜月相从宿。
平地厌喧嚣,虚斋上山足。
萧条远城市,坡陀富林麓。
简书日填委,杖屦每幽独。
岂无山中士,高卧白茅屋。
逢人默无语,长啸响岩谷。
此室庶可招,夜月相从宿。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和鲜于子骏益昌官舍八咏·其五·山斋》。诗人描绘了远离尘嚣的山斋生活,表达了对宁静与隐逸的向往。首句“平地厌喧嚣”直接表达了对城市喧闹的厌倦,而“虚斋上山足”则写出诗人选择登高以求得心灵的清净。接下来的诗句“萧条远城市,坡陀富林麓”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的寂静与自然的丰饶。
诗人感慨日常事务繁多,“简书日填委”,但他更喜欢独自在山中漫步,“杖屦每幽独”。他想象着山中有志同道合的隐士,过着“高卧白茅屋”的生活,与世无争,唯有“逢人默无语,长啸响岩谷”。
最后两句“此室庶可招,夜月相从宿”表达了诗人希望能邀请这些山中高士共度静谧的夜晚,共享明月。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深深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