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气变离宫,重柝惊层殿。
曼响感心神,修容展欢宴。
生老终已萦,死病行当荐。
方为净国游,岂结危城恋。
袭气变离宫,重柝惊层殿。
曼响感心神,修容展欢宴。
生老终已萦,死病行当荐。
方为净国游,岂结危城恋。
这首诗《法乐辞(其四)》由南北朝时期的诗人王融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生死、离别与法乐的深刻思考。
首句“袭气变离宫”,以“袭气”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化,离宫则象征着往昔的荣华与繁华,这一句便将读者带入了一种时光流转、物是人非的氛围中。接着,“重柝惊层殿”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变化,柝声在深宫中回荡,打破了宁静,也揭示了繁华背后的空虚与脆弱。
“曼响感心神,修容展欢宴”两句,诗人通过声音与外在形式的变化,表达了内心的波动与情感的释放。曼响,可能是悠扬的音乐或某种仪式的声音,触动了内心深处的情感;而“修容展欢宴”则描绘了一场精心准备的盛宴,展现了人们试图在短暂的欢愉中寻求慰藉与解脱。
接下来的“生老终已萦,死病行当荐”两句话,直面生命的无常与苦难,生老病死是无法避免的命运,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生命脆弱性的深刻认识,以及对死亡不可避免的接受。
最后,“方为净国游,岂结危城恋”则是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的对比与选择。净国游,可能象征着心灵的归宿或理想的追求,与之相对的是现实中的危城恋,即对世俗生活的眷恋。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超越物质与世俗,追求精神自由与内在平和的决心。
整体而言,《法乐辞(其四)》通过对生死、离别与法乐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以及在面对无常与苦难时,寻求精神解脱与超越的渴望。
先生曰采薇山之巅兮,吾非求为之仙。
吾无一亩之宅,一丘之田。
饥食山之薇,渴饮山之泉。岩为吾居兮,鹿为吾马。
吾岂不足兮,翱翔乎山之间。
彼世俗之混混兮,嗟苦短之白日。
此一身之悠悠兮,聊自乐以穷年。
彼尘埃之荏苒兮,此云烟之绵联。
谁谓才之大兮,慨匠氏之弗取。
吾独幸其弗取兮,森葱苍而自全。
粤吾君之为治兮,三王之圣。
而吾相之为辅兮,伊周之贤。
吾父吾母兮,皆善终以天算。
进何忧而退何憾兮,养吾气之浩然。
弟子进而赞曰:采薇山之巅兮,其乐也如此。
衣曳曳而情飘飘兮,愿执辔而往焉。
栏干去天无一尺,帘外三山蘸天碧。
樽倾浊酒延故人,拂拂轻寒添暮色。
双鹄飞奔迹已陈,满庭细草自涵春。
孤城不复有冤气,法座垂衣逢圣神。
惟君万里分符去,苍梧之邦舜游处。
九疑七泽皆相连,墨海濡毫写长句。
又如李白才清新,无数篇章思不群。
挺特千松霜后见,孤高一笛陇头闻。
我于诗学非无意,黄芦不并琅玕翠。
漫甘薄禄养残年,两鬓垂丝成底事。
声出还吞泪如雨,同气相求别离苦。
老来频寄一行书,江边鱼雁无今古。
醉乘黄犊穷山河,倏然遂向桃源过。
桃源尽处见城郭,万家欣欣闻弦歌。
主人喜扫溪上榻,爱我鬓发尘埃多。
旋呼琼液注玉斝,麟孙出拜能吟哦。
使令劝我须醉倒,不知与世为谁何。
醒来忽别未十日,敢期佳句传灵波。
千年不落一字俗,凛凛秋风吹太阿。
大才小用小有补,牛羊茁壮馀无他。
何时赴诏玉京去,万物待子能调和。
去年秋暮送东玉,今岁春残送子仪。
人生不老安可得,况复年年伤别离。
请说湓江初识面,已知磊落胸中奇。
桐乡之会愈相乐,是时解印予言归。
公乘扁舟过溪口,殷勤访我论新诗。
君章下车始命客,邀公与我同遨嬉。
开怀醉倒信莫逆,十年一梦音尘稀。
忽闻公来守吾土,馀生幸获仁贤依。
政成无扰威惠浃,白驹驰隙临瓜期。
梨花夺月烂银白,绘盘缕玉江鱼肥。
酒倾碧盏盏尝满,曲度晴云云不飞。
车轮未许生四角,且愿逆风东北吹。
留连更尽一壶酒,无使醒泪沾行衣。
十科应诏公第一,出入省寺非公谁。
欲陪后会定何许,咄嗟自此分云泥。
《送陈大夫罢太平守还台》【宋·郭祥正】去年秋暮送东玉,今岁春残送子仪。人生不老安可得,况复年年伤别离。请说湓江初识面,已知磊落胸中奇。桐乡之会愈相乐,是时解印予言归。公乘扁舟过溪口,殷勤访我论新诗。君章下车始命客,邀公与我同遨嬉。开怀醉倒信莫逆,十年一梦音尘稀。忽闻公来守吾土,馀生幸获仁贤依。政成无扰威惠浃,白驹驰隙临瓜期。梨花夺月烂银白,绘盘缕玉江鱼肥。酒倾碧盏盏尝满,曲度晴云云不飞。车轮未许生四角,且愿逆风东北吹。留连更尽一壶酒,无使醒泪沾行衣。十科应诏公第一,出入省寺非公谁。欲陪后会定何许,咄嗟自此分云泥。
https://shici.929r.com/shici/IHkm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