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竹林书屋为刘子樵赋》
《竹林书屋为刘子樵赋》全文
明 / 金幼孜   形式: 七言律诗

万竿苍玉护茅庐,清绝偏宜隐者居。

五月绿阴连户牖,三秋凉翠湿衣裾。

閒裁汗简供吟咏,醉写琅玕入画图。

何日考槃能遂愿,相从三径引柴车。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高雅的竹林书屋景象,充满了隐逸生活的韵味。首句“万竿苍玉护茅庐”以“万竿”形容竹之繁茂,“苍玉”比喻竹色之青翠,生动地勾勒出竹林围绕书屋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幽脱俗的氛围。接着“清绝偏宜隐者居”一句,点明了此处环境之清静,非常适合隐士居住,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五月绿阴连户牖,三秋凉翠湿衣裾”两句,通过季节的变化,进一步渲染了竹林书屋四季如画的美景。五月时分,绿荫覆盖门户,带来清凉;到了秋天,凉爽的翠色仿佛能浸湿衣襟,更添了几分诗意与清凉感。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也暗示了时间的流转与季节的更替。

“閒裁汗简供吟咏,醉写琅玕入画图”则展现了主人在竹林中的生活情趣。汗简,古代书写工具,这里指书籍或文稿;琅玕,即竹子,这里借指竹林。这两句描述了主人在闲暇时读书写作,醉心于竹林之美,将其融入画作之中,体现了其高雅的生活品味和艺术追求。

最后,“何日考槃能遂愿,相从三径引柴车”表达了诗人对能够与志同道合之人共同隐居于此的美好愿望。考槃,出自《诗经》,意为隐居山林;三径,典故出自东汉末年的陶渊明,象征归隐之路。这两句既是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也是对友情和理想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林书屋的细腻描绘,展现了隐逸生活的美好与高洁,以及诗人对自然、艺术和友情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金幼孜

金幼孜
朝代:明

金幼孜(1368-1432),名善,以字行,号退庵。新淦县(今新干县)人。建文二年(1400)进士,授户科给事中。成祖即位任翰林检讨。与吉水学士解缙同值文渊阁,升侍讲,为太子讲学。幼孜讲授《春秋》,进呈《春秋要旨》三卷。永乐五年(1407),迁右谕德兼侍讲,永乐十二年(1414)与胡广、杨荣等纂《五经四书性理大全》,迁翰林学士。洪熙元年(1425)进礼部尚书兼大学士,依旧担任翰林学士。明宣宗时,修两朝实录。宣德六年十二月十六日(1432年1月19日)卒,年六十四,赠少保,谥文靖。著有《北征录》及《后北征录
猜你喜欢

送赵国呈赴金坛

未成花柳种成堤,早有先声到浙西。

待得已书驯雉绩,不妨聊访旧鸾栖。

堂前风入琴三弄,江上春归雨一犁。

莫道催科能样急,也分一念到群黎。

(0)

和赵国兴访萧氏草堂

四野山围面面屏,何人结屋趣方成。

好风吹过半湖碧,白鸟飞边一点明。

乘兴半春携酒约,隔山遥夜读书声。

买邻为爱茅斋近,试倩诗人状此情。

(0)

别仓使二首·其一

千里江头访故人,事虽论旧道弥新。

悬知一味忧勤意,要活九州穷困民。

秋月洞明波底影,祥风潜有雪中春。

荒山僻峤雪深处,无惜遄驱六辔均。

(0)

清明前二日同周公美黄子京郊行和子京韵·其二

寻春杖屦偶乘閒,多谢诗囊肯破悭。

坐石有言盟白石,爱山随意买青山。

(0)

和昌甫见寄韵

每日相亲一卷书,席门犹是昔年如。

似公长者今时少,花外何时见小车。

(0)

杨柳

腊雪逢春次第消,等閒著脚上溪桥。

柳条毕竟带儿女,一夜东风眼便娇。

(0)
诗词分类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诗人
喻良能 何吾驺 孙继皋 章甫 郑獬 韩上桂 郭钰 林鸿 孔武仲 邓林 潘希曾 庞嵩 释怀深 张穆 袁说友 谢肃 董纪 周岸登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