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崖高百尺,亭即层崖下。
飞泉若环佩,万缕当檐泻。
坐可脱赤热,听宜彻清夜。
亭前树肤剥,为系行人马。
层崖高百尺,亭即层崖下。
飞泉若环佩,万缕当檐泻。
坐可脱赤热,听宜彻清夜。
亭前树肤剥,为系行人马。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的山间亭子,环境清新,气候凉爽。层崖高耸,亭子座落其下,飞泉环绕,如同玉佩般悦耳。万丝泉水从檐下滴落,形成一幅自然界的画卷。在这个地方,可以坐下来摆脱炎热的烦扰,聆听清晨或夜晚的泉声,心旷神怡。
亭前树木被剥去树皮,显示出当地居民为了行人和马匹而做出的准备。这种细节描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反映了一种关怀民生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层次分明的景物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寄情山水的情趣,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清幽生活的向往。
紫岩护川陕,号令贼胆寒。
客有屏山刘,万甲胸中蟠。
石湖牧参井,遨头黄金鞍。
亦有山阴陆,春风迸诗肝。
主翁西清老,羽扇元戎坛。
莫府若而人,眼底缺未完。
顾予书生耳,外强苦中乾。
从军十年事,未有半策干。
征笳芦叶脆,戍角梅花残。
凄凉郾城月,想像李与韩。
独鹤发深省,连鸡激长叹。
中原气犹怆,眉作醉里攒。
君诗远寄似,语出秀可餐。
论事极痛快,得之梦魂安。
御蜀知有法,水曲鸣和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