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鲫持来向野田,童儿欢扇晚厨烟。
挥瓶小灌松花酿,共献先生一箸鲜。
银鲫持来向野田,童儿欢扇晚厨烟。
挥瓶小灌松花酿,共献先生一箸鲜。
这首明代诗人林光的《食鱼鲫》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乡村生活画卷。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乡间生活的质朴与乐趣。
首句“银鲫持来向野田”,以“银鲫”点明食物为鱼,且以“持来”和“向野田”描绘出捕鱼的场景,既展现了渔获的珍贵,也暗示了自然环境的广阔与丰富。次句“童儿欢扇晚厨烟”,通过“欢扇”这一动作,生动地表现了孩子们在傍晚时分帮助大人准备晚餐的喜悦心情,同时“晚厨烟”则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忙碌的家庭氛围。
后两句“挥瓶小灌松花酿,共献先生一箸鲜”,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通过“挥瓶”、“小灌”、“松花酿”等细节,展现了制作美食的过程,以及对食物的珍视。最后,“共献先生一箸鲜”一句,不仅体现了分享的乐趣,也表达了对食物品质的高度认可,以及对品尝者的尊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让人仿佛能闻到食物的香气,感受到乡村生活的淳朴与和谐。
新正初破,三五银蟾满。
纤手染香罗,剪红莲、满城开遍。
楼台上下,歌管咽春风,驾香轮,停宝马,只待金乌晚。
帝城今夜,罗绮谁为伴。
应卜紫姑神,问归期、相思望断。
天涯情绪,对酒且开颜,春宵短。春寒浅。
莫待金杯暖。
湘江东西直浯溪,上有十丈中兴碑。
谁凿丰碑镇山曲,溪边美人美如玉。
想当歌颂大业时,胸蟠星斗光陆离。
蚕须虿尾更清劲,凛凛襟怀冰雪莹。
水部之文鲁公书,两翁寥寥千载馀。
后来更有黄太史,健笔题诗起翁死。
一派溪流彻底清,溪边镜石坚而明。
我思古人不可见,水石犹作琼瑰声。
朅来名山访遗迹,烟雨凄迷山路湿。
野叟蒙头看打碑,君其问诸水边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