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高浪快。万里骑蟾背。曾识姮娥真体态。
素面元无粉黛。身游银阙珠宫。俯看积气濛濛。
醉里偶摇桂树,人间唤作凉风。
风高浪快。万里骑蟾背。曾识姮娥真体态。
素面元无粉黛。身游银阙珠宫。俯看积气濛濛。
醉里偶摇桂树,人间唤作凉风。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清平乐·其二·五月十五夜玩月》。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超脱和幻想,他将自己比喻为骑在蟾蜍背上,意境高远,如同仙人一般。这不仅体现了古代文人对月亮的崇拜,也反映出他们对于自由飞翔、逍遥自在的向往。
诗中的“曾识姮娥真体态”表明诗人对月宫里神仙生活的憧憬和理解,而“素面元无粉黛”则形象地描绘了月亮的清澈与纯净。通过这些细节,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绝美境界的情怀。
至于“身游银阙珠宫”,则是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将自己置于一个神秘而壮丽的仙境之中,这里的“俯看积气濛濛”更增添了一份超然物外的情趣。最后,“醉里偶摇桂树,人间唤作凉风”,则是诗人在月下饮酒,轻摇桂树,感觉到一阵清爽的风,而这种体验,在世人看来不过是一阵普通的凉风。这既表达了诗人与常人的感受差异,也映射出他那超凡脱俗的心境。
老农十口传为古,春遇甲申常畏雨。
风来东北云行西,雨势已成那得禦。
山阴泆湖二百岁,坐使膏腴成瘠卤。
陂塘遗迹今悉存,叹息当官谁可语。
甲申畏雨古亦然,湖之未废常丰年。
小人那知古来事,不怨豪家惟怨天。
游山如读书,深浅皆可乐。
道边小精舍,亦自一丘壑。
凄凉四十年,始复重著脚。
老僧逝已久,讲座尘漠漠。
当时童子辈,衰鬓亦萧索。
扫壁观旧题,岁月真电雹。
文章卑不传,衣食窘如昨。
出门意惘然,辽海渺孤鹤。
志欲富天下,一身常苦饥。
气可吞匈奴,束带向小儿。
天公无由问,世俗那得知。
挥手散醉发,去隐云海涯。
风息天镜平,涛起雪山倾。
轻帆入浩荡,百怪不可名。
虹竿秋月钩,巨鳌倘可求。
灭迹从今逝,回看隘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