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如读书,深浅皆可乐。
道边小精舍,亦自一丘壑。
凄凉四十年,始复重著脚。
老僧逝已久,讲座尘漠漠。
当时童子辈,衰鬓亦萧索。
扫壁观旧题,岁月真电雹。
文章卑不传,衣食窘如昨。
出门意惘然,辽海渺孤鹤。
游山如读书,深浅皆可乐。
道边小精舍,亦自一丘壑。
凄凉四十年,始复重著脚。
老僧逝已久,讲座尘漠漠。
当时童子辈,衰鬓亦萧索。
扫壁观旧题,岁月真电雹。
文章卑不传,衣食窘如昨。
出门意惘然,辽海渺孤鹤。
这首诗以游山比喻读书,表达诗人对知识探索的深刻体会,认为无论是深入研读还是浅尝辄止都能带来乐趣。诗人回忆起四十多年前初次造访的天王广教院,如今再次踏足,感觉宛如隔世,感叹时光荏苒。老僧已逝,当年的场景只剩尘封的记忆,连同那些稚嫩的笔迹,如同电闪雷鸣般短暂。诗人感慨文章虽微不足道,但生活困顿依旧,离开时心生茫然,望着辽阔的大海,感觉自己像一只孤独的鹤。整体上,此诗流露出诗人对岁月流转和人生际遇的深深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