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卿犹有壁,渔父自无家。
想子今何处,扁舟隐荻花。
马卿犹有壁,渔父自无家。
想子今何处,扁舟隐荻花。
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答李浣三首》中的第二首。韦应物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这两句诗描绘了一种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情怀。
"马卿犹有壁,渔父自无家。" 这两句诗中,“马卿”指的是古代的一位隐士,其“犹有壁”意味着他虽然拥有某种形式的避世之所,但仍未完全脱离尘世。而“渔父”则是诗人自称,意为渔家之父,即自己是一位以钓鱼为生的隐者。“自无家”表达了诗人超脱红尘,没有固定的居所,只是在大自然中自由漫游。
"想子今何处,扁舟隐荻花。" 这两句则是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自己隐逸生活的描写。“想子今何处”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想子)当前所在之地的好奇和怀念,而“扁舟隐荻花”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驾着一叶扁舟,在水面上隐藏于芦苇丛中,享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整体来看,这两句诗通过对比马卿和渔父的生活状态,以及对朋友的思念和自身隐逸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由自在、超脱世俗束缚的向往。
风狂雨横,是邀勒园林,几多桃李。
待上层楼无气力,尘满栏干谁倚。
就火添衣,移香傍枕,莫卷朱帘起。
元宵过也,春寒犹自如此。
为问几日新晴,鸠鸣屋上,鹊报檐前喜。
揩拭老来诗句眼,要看拍堤春水。
月下凭肩,花边系马,此兴今休矣。
溪南酒贱,光阴只在弹指。
筑室城西,中有图书。窗户之馀,松竹扶疏。
拔棘开畦,以毓嘉蔬。畦夫告予,罂粟可储。
罂小如罂,粟细如粟。与麦皆种,与穄皆熟。
苗堪春菜,实比秋谷。研作牛乳,烹为佛粥。
老人气衰,饮食无几。食肉不消,食菜寡味。
柳槌石钵,煎以蜜水。便口利喉,调养肺胃。
三年杜门,莫适往还。幽人衲僧,相对忘言。
饮之一杯,失笑欣然。我来颍川,如游庐山。
兴事常苦易,成事常苦难。
不督雨中役,安知民力殚。
年来上功勋,智者争雕钻。
山河不自保,疏凿非一端。
讥诃西门豹,仁智未得完。
方以勇自许,未恤众口叹。
天心闵劬劳,雨涕为汍澜。
不知泥滓中,更益手足寒。
谁谓邑中黔,鞭箠亦不宽。
王事未可回,后土何由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