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青山海上浮,浮来山下是龙湫。
一潭滉漾沧浪色,万颗匀圆合浦流。
深竹况宜逃暑会,野航真作弄珠游。
与君坐对冰壶澈,可道无因尚暗投。
何处青山海上浮,浮来山下是龙湫。
一潭滉漾沧浪色,万颗匀圆合浦流。
深竹况宜逃暑会,野航真作弄珠游。
与君坐对冰壶澈,可道无因尚暗投。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珠泉的美丽与神秘。诗人以“何处青山海上浮”开篇,巧妙地将青山比喻为漂浮于海上的岛屿,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接着,“浮来山下是龙湫”,点明了地点,引出了珠泉这一主题。
“一潭滉漾沧浪色,万颗匀圆合浦流。”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珠泉的清澈与丰富。水面上波光粼粼,仿佛沧浪之水在轻轻摇曳;同时,无数颗珍珠般的水珠从泉中涌出,如同合浦的珍珠一般,既珍贵又美丽。这里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深竹况宜逃暑会,野航真作弄珠游。”诗人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意境,将珠泉置于一片幽静的竹林之中,竹林不仅为夏日提供了一处避暑之地,也为游客提供了探索的乐趣。同时,诗人设想了乘坐小船在珠泉中游玩的情景,充满了浪漫与自由的气息。
最后,“与君坐对冰壶澈,可道无因尚暗投。”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享美景的愉悦心情,同时也暗示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追求。冰壶澈象征着清澈透明的美好,与珠泉的清澈相呼应,强调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珠泉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心灵之美的和谐统一,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