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透黄陈向上关,肯将风月乞杨蟠。
君才不忝图书府,吾老安能笔砚间。
有鄙拙歌叩牛角,无清平调动龙颜。
暮年多被蒲轮赚,岂独申公罢遣还。
参透黄陈向上关,肯将风月乞杨蟠。
君才不忝图书府,吾老安能笔砚间。
有鄙拙歌叩牛角,无清平调动龙颜。
暮年多被蒲轮赚,岂独申公罢遣还。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刘克庄的作品,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自得其乐的生活态度和深厚的文化修养。
“参透黄陈向上关,肯将风月乞杨蟠。”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学大家如黄庭坚、陈师道等人的崇敬之情,以及自己愿意学习他们高尚的情操和艺术风格。"风月"常指自然景物,借以喻示高洁的品德;"杨蟠"则是古代文人用来装饰冠帽的物品,此处象征着文学成就。
“君才不忝图书府,吾老安能笔砚间。” 这两句显示了诗人的谦逊态度和对知识的尊重。"图书府"是藏书之所,诗人自比为守护这些文化遗产的人,而"吾老"则表明自己年纪渐大,但仍旧安心于笔砚之间,继续从事文学创作。
“有鄙拙歌叩牛角,无清平调动龙颜。” 这两句通过对比鲜明地展现了诗人个性和艺术追求。"鄙拙歌"指的是粗犷自然的歌唱,而"清平调"则是柔美和谐的音乐,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更倾向于质朴真挚的情感流露,而非过度修饰的艺术表现。
“暮年多被蒲轮赚,岂独申公罢遣还。” 最后两句则是对晚年的反思和对历史人物申公(申徒)的提及。"蒲轮"比喻世事变迁,而"罢遣还"则暗示了申公在历经磨难后终于被释放的故事,诗人通过这一历史典故表达了自己对于晚年遭遇挫折的理解和接受。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文化和个人情感的深刻体验,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自在飞翔的人生态度。
忽闻漰湃声,大江又当面。
十年不来游,如与故人见。
江光只如昔,我老颜色变。
西日没复升,东流去不转。
逝者如斯夫,来者亦可鉴。
南瞻建康城,北瞰山阳县。
当时英雄人,千载一过电。
胡为尚役役,临衰感贫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