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邯郸宫,春春崇台柳。
常忧恩宠疏,不如民间妇。
谁知辞玉阶,朱颜镜中丑。
舞衣叠空厢,日夕从箕帚。
中夜起长吁,捧心增愧忸。
小小邯郸宫,春春崇台柳。
常忧恩宠疏,不如民间妇。
谁知辞玉阶,朱颜镜中丑。
舞衣叠空厢,日夕从箕帚。
中夜起长吁,捧心增愧忸。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曾是邯郸宫中的才人,后嫁为厮养卒妇的命运转变。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这位女子从宫廷贵妇到民间妇人的身份落差,以及她内心的复杂情感。
首句“小小邯郸宫,春春崇台柳”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宫中春意盎然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女子曾经的荣华与美好。接下来,“常忧恩宠疏,不如民间妇”表达了她对失去宫廷恩宠的忧虑,以及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向往和羡慕。
“谁知辞玉阶,朱颜镜中丑”一句,揭示了女子离开宫廷后的外貌变化,以及内心深处的自我认知。她或许曾因美貌而骄傲,但现实的落差让她在镜子中看到了自己的衰老与平凡。
“舞衣叠空厢,日夕从箕帚”描述了女子婚后的生活状态,从曾经的歌舞升平到如今的日常劳作,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不仅是物质条件的改变,更是精神世界的巨大落差。
最后,“中夜起长吁,捧心增愧忸”表达了女子深夜难以入眠时的痛苦与自责。她可能在反思自己的命运,为何会从高处跌落至低谷,内心充满了无奈与悔恨。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细节描写,深刻地反映了社会阶层之间的差异,以及个人命运的无常。它不仅是一首关于女性命运的哀歌,也是对当时社会不公的一种隐晦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