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妃未出汉宫时,秀色倾人人不知。
何况一身辞汉地,驱令万里嫁胡儿。
喧喧杂虏方满眼,皎皎丹心欲语谁?
延寿尔能私好恶,令人不自保妍媸。
丹青有迹尚如此,何况无形论是非。
穷通岂不各有命,南北由来非尔为。
黄云塞路乡国远,鸿雁在天音信稀。
度成新曲无人听,弹向东风空泪垂。
若道人情无感慨,何故卫女苦思归?
明妃未出汉宫时,秀色倾人人不知。
何况一身辞汉地,驱令万里嫁胡儿。
喧喧杂虏方满眼,皎皎丹心欲语谁?
延寿尔能私好恶,令人不自保妍媸。
丹青有迹尚如此,何况无形论是非。
穷通岂不各有命,南北由来非尔为。
黄云塞路乡国远,鸿雁在天音信稀。
度成新曲无人听,弹向东风空泪垂。
若道人情无感慨,何故卫女苦思归?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巩的《明妃曲二首》其一,主要描绘了王昭君(明妃)离汉入胡的悲凉境遇和内心情感。诗中通过描绘昭君未出宫时的美貌无人识、被迫远嫁异域的无奈,以及身处胡地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表达了对她的深深同情和对命运无常的感慨。
首句“明妃未出汉宫时,秀色倾人人不知”,以昭君的美貌无人赏识开篇,暗示了她被埋没的悲剧。接下来,“何况一身辞汉地,驱令万里嫁胡儿”进一步强调了她被迫离开家乡的痛苦。诗人通过“喧喧杂虏”、“皎皎丹心欲语谁”等词句,描绘了她在异族环境中内心的挣扎和孤独。
“延寿尔能私好恶,令人不自保妍媸”一句,批评了那些只凭个人喜好而评判他人美丑的人,暗示了昭君的遭遇并非因其个人原因。最后,“黄云塞路”、“鸿雁在天”等意象,渲染了昭君远离故乡的凄凉,以及与亲人的音信难通。
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通过对王昭君命运的描绘,寄寓了对社会不公和个人命运无常的深刻反思。曾巩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这位历史人物的悲剧色彩,使得这首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
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
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
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心累犹不尽,果为物外牵。
偶因耳目好,复假丹青妍。
尝抱野间意,而迫区中缘。
尘事固已矣,秉意终不迁。
良工适我愿,妙墨挥岩泉。
变化合群有,高深侔自然。
置陈北堂上,仿像南山前。
静无户庭出,行已兹地偏。
萱草忧可树,合欢忿益蠲。
所因本微物,况乃凭幽筌。
言象会自泯,意色聊自宣。
对玩有佳趣,使我心渺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