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学仙,参禅穷理,不离玄牝中间。
可怜迷谬,往往□相瞒。
一味寻枝摘叶,徒坐破、几个蒲团。
堪伤处,外边寻觅,笑杀老瞿昙。
些儿真造化,诚能亲见,胆冷心寒。
定庵高士,好向定中参。
看破娘生面目,把从前、学解掀翻。
真空透,髑髅迸破,真主自离庵。
学佛学仙,参禅穷理,不离玄牝中间。
可怜迷谬,往往□相瞒。
一味寻枝摘叶,徒坐破、几个蒲团。
堪伤处,外边寻觅,笑杀老瞿昙。
些儿真造化,诚能亲见,胆冷心寒。
定庵高士,好向定中参。
看破娘生面目,把从前、学解掀翻。
真空透,髑髅迸破,真主自离庵。
这首元代李道纯的《满庭芳·授记定庵》是一首词,表达了对佛教和道教修行的理解与反思。词人首先指出有些人追求佛学或仙道,沉迷于深奥的理论,但往往在寻找真理的过程中迷失了方向,只在表面的教义上打转,甚至耗费了大量精力。他以“可怜迷谬”四字揭示了这种现象的可悲之处。
接着,词人强调真正的悟道在于内心的体验,而非外在的追求。他批评那些在外寻求答案的人,认为佛陀(老瞿昙)会嘲笑他们的执着。这里,“些儿真造化”意味着少量的真实领悟,只有亲身体验才能带来真正的“胆冷心寒”,即去除妄念后的清凉心境。
词人推崇“定庵高士”,鼓励他们在静定中深入参悟,超越原有的知识体系,达到“看破娘生面目”的境地,即洞察事物的本质。最后,他以“真空透,髑髅迸破”来形容彻底的觉悟,即从生死束缚中解脱出来,回归到真实的自我,即“真主自离庵”。
总的来说,这首词寓言深刻,通过对比和讽刺,引导人们关注内心修炼,寻求真正的智慧。
多生习气未除肉,长夜安眠懒食粥。
屈伸久已效熊虎,倒挂渐拟同蝙蝠。
众笑忍饥长杜门,自恐莫年还入俗。
经旬辄瘦骇邻父,未信脑满添黄玉。
海夷旋觉似齐鲁,山蕨仍堪尝菽粟。
孤船会复见洲渚,小车未用安羊鹿。
海南老兄行尤苦,樵爨长须同一仆。
此身所至即所安,莫同归期两黄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