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衮才凭几,跻阶忽受同。
哀文铺帝业,谥册讲仁功。
竭蹶趋群后,号咷动两宫。
铭旌来巩洛,万里卷悲风。
被衮才凭几,跻阶忽受同。
哀文铺帝业,谥册讲仁功。
竭蹶趋群后,号咷动两宫。
铭旌来巩洛,万里卷悲风。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诗人文同所作,收录在《仁宗皇帝挽诗十首》中的第八首。文同以其擅长的笔法,对宋仁宗的哀悼与赞颂进行了艺术加工。
"被衮才凭几,跻阶忽受同。" 这两句通过描绘皇帝在宫中处理政务的情景,展现了仁宗勤于国事、亲理朝政的形象。"被衮"指的是穿戴着正式的礼服,"才凭几"则是刚刚开始处理文书,"跻阶忽受同"表达了皇帝登上御座接受百官朝贺的情景。
接下来的"哀文铺帝业,谥册讲仁功。" 展示了诗人对于已故皇帝的哀悼之情以及对其政绩的赞颂。"哀文"指的是哀伤之意,"铺帝业"则是铺陈、弘扬皇帝的事业,而"谥册讲仁功"则是在讨论并记载仁宗的仁德与政绩。
"竭蹶趋群后,号咷动两宫。" 这两句通过描绘百官随从皇帝的场景,传达了仁宗在位时期所获得的广泛尊崇,以及他去世后的哀悼之情。"竭蹶"形容人群的拥挤,"趋群后"则是跟随着众多随员的皇帝,"号咷动两宫"表达了两宫(即皇宫)都充满了悲伤与哀悼的声音。
最后,"铭旌来巩洛,万里卷悲风。" 这两句则是对仁宗去世后遗留下来的荣耀和哀思进行的抒写。"铭旌"指的是皇帝的旌旗,"来巩洛"表达了这些象征性的物品传到了遥远的地方,而"万里卷悲风"则是将这种哀悼之情比喻为一股无形却又无所不在的悲伤之风,蔓延至数千里外。
整首诗通过对仁宗皇帝生平及死后的哀思抒写,展现了文同对于宋仁宗的崇高评价和深切怀念,同时也展示了其精湛的文学功底与深厚的情感。
塞上蕃僧老,天寒疾上关。
远烟平似水,高树暗如山。
去马朝常急,行人夜始闲。
更深听刁斗,时到磬声间。
天街东西异,祗命遂成游。
月明御沟晓,蝉吟堤树秋。
老僧情不薄,僻寺境还幽。
寂寥二三子,归骑得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