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蕃僧老,天寒疾上关。
远烟平似水,高树暗如山。
去马朝常急,行人夜始闲。
更深听刁斗,时到磬声间。
塞上蕃僧老,天寒疾上关。
远烟平似水,高树暗如山。
去马朝常急,行人夜始闲。
更深听刁斗,时到磬声间。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行军图景,通过简洁的语言和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边关生活的艰苦与孤寂。
"塞上蕃僧老,天寒疾上关。" 这两句设置了整个诗篇的情境,一个年迈的番僧在边塞之上,天气严寒,急匆匆地赶上关去。这不仅描绘出了边疆的严酷环境,也反映出人物内心的急迫和不安。
"远烟平似水,高树暗如山。" 这两句通过对比,将远处的烟霭比作平静的水面,将高大的树木比作阴沉的山峰,这种比喻不仅增强了画面的视觉冲击力,也让人感受到边塞的辽阔与深邃。
"去马朝常急,行人夜始闲。" 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边关生活的紧张和忙碌,马儿在清晨时分便急匆匆地奔走,而旅途中的行人则要到夜晚才能稍事休息。
"更深听刁斗,时到磬声间。" 最后两句通过对夜深人静时分听到刁斗(古代夜里报时的工具)和磬石击出的声音,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氛围,同时也表现了时间在边塞这块土地上缓慢流逝的特有感觉。
整首诗通过对比、象征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勾勒出了一个既孤寂又充满紧张气氛的边塞世界。
有明熹庙壬戌科,先公典试人材多。
漳浦黄公出门下,匣开虹见腾太阿。
海南砚果读书种,凛凛气节坚不磨。
传道邺山讲学处,堂三亭五流弦歌。
百年旧基废复举,先型遗爱神人呵。
乃有江夏令兄弟,闻风兴起勤规摩。
增置园亭作学含,分岩绝壑依陂陀。
兹山奇丽富景色,背负峰面横江波。
朱明洞开返照入,赤城标建晴霞拖。
翠叠红稠锦绣谷,武夷九曲无或过。
呜呼黄公生逢百六运,不废礼乐因干戈。
三易群经有述作,疏说贯串祛其讹。
况今清晏尚儒术,礼门义路平不颇。
后生游谈但束阁,谁溯后海穷先河。
璞园之作志景仰,用意非独耽烟萝。
学比登山互鞭策,工得居肆群切劘。
连屋之书拂云树,讵让山林人姓何。
我少失学老而悔,诵芬咏烈渐颜酡。
万里题诗感离索,梦入幼塾还嘉禾。
焉得双翅奋闽海,游焉息焉安乐窝。
《寄题龙溪黄氏璞园学舍园在黄石斋先生邺山书院之旁》【清·朱休度】有明熹庙壬戌科,先公典试人材多。漳浦黄公出门下,匣开虹见腾太阿。海南砚果读书种,凛凛气节坚不磨。传道邺山讲学处,堂三亭五流弦歌。百年旧基废复举,先型遗爱神人呵。乃有江夏令兄弟,闻风兴起勤规摩。增置园亭作学含,分岩绝壑依陂陀。兹山奇丽富景色,背负峰面横江波。朱明洞开返照入,赤城标建晴霞拖。翠叠红稠锦绣谷,武夷九曲无或过。呜呼黄公生逢百六运,不废礼乐因干戈。三易群经有述作,疏说贯串祛其讹。况今清晏尚儒术,礼门义路平不颇。后生游谈但束阁,谁溯后海穷先河。璞园之作志景仰,用意非独耽烟萝。学比登山互鞭策,工得居肆群切劘。连屋之书拂云树,讵让山林人姓何。我少失学老而悔,诵芬咏烈渐颜酡。万里题诗感离索,梦入幼塾还嘉禾。焉得双翅奋闽海,游焉息焉安乐窝。
https://shici.929r.com/shici/VWcNZy8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