铿锵非金丝,唱和旦至暮。
予顽居其间,郑卫厕大濩。
濛濛烟波中,遇兴自缀句。
犹承诸公馀,膏润譬雾露。
铿锵非金丝,唱和旦至暮。
予顽居其间,郑卫厕大濩。
濛濛烟波中,遇兴自缀句。
犹承诸公馀,膏润譬雾露。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复杂音乐环境中的感受与创作心境。"铿锵非金丝,唱和旦至暮",诗人以金丝比喻高雅的音乐,而“非金丝”则表明他所处的环境并非全是高雅之音,而是包含了各种不同的音乐,包括郑卫之音(泛指低俗音乐)与大濩(古代宫廷音乐)。这种对比展现了诗人对音乐品质的敏感与辨识。
接着,“予顽居其间,郑卫厕大濩”,诗人自谦为“顽”,表示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显得格格不入,但同时也暗示了他在复杂环境中仍能保持自我,不受低俗音乐的影响。同时,将郑卫之音与大濩并列,进一步强调了音乐种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濛濛烟波中,遇兴自缀句”,诗人将自己置于一片模糊不清的环境中,仿佛置身于烟波浩渺之中,这既是一种自然景象的描绘,也象征着他在复杂社会中的处境。在此情境下,他“遇兴自缀句”,即在灵感来临时,自然而然地创作诗句,表达了诗人即使在困难或复杂的环境中,也能捕捉到灵感,创作出作品。
最后,“犹承诸公馀,膏润譬雾露”,诗人提到自己虽然身处复杂环境,但仍然能够受到前辈或同僚的启发,如同雾露滋润万物,使自己的创作得以滋养和成长。这不仅体现了他对前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也表达了自己在艺术道路上不断学习和进步的决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面对复杂社会环境时的独立思考、艺术追求以及对前辈的敬仰之情,具有深刻的艺术内涵和人文价值。
文窗拓软湘波,照来黛色眉峰翠。
何如当日,荔亭凉酒,韩山尘骑。
絮研萍灯,量风酌雨,舵楼双髻。
盼大姑残照,莫愁疏柳,又一曲、新成矣。
多少淹留归计。负林园、苦尝宦味。
荻衫抱雁,荷裙打鸭,让君清致。
明月珠光,蜑歌菱角,也曾沉醉。
把官堤一路,梦痕烟语,好从头记。
翡翠花帘,猩红酒幕,葳蕤挂上晴霓。
百琲鱼衔,九枝虫抱,醉里峭寒能辟。
琼天未晓,疑满堕、怀中明月。
谁羡朱家,新样金凫,逊伊澄洁。六角圆垂锦缬。
闹春蛾、桂霏桅结。梦落微茫烟澥,颔骊还撷。
十五传柑时节。记照送、香车夜深别。
一点能通,犀心比热。
是铁还非铁。是公心、是公愁泪。紫纠苍结。
葵柄尺三银篆六,姓氏日星高揭。
相映耀、西台苦节。
天意指麾如臣意,恁河山、似瓮悲南裂。
歌正气,唾壶缺。倒持悔未奸狙击。
敢怜渠、环娇柳靓,黄冠归乞。
一舸零丁军散后,几葬仙铜马石。
留此柄、铮铮难折。
莫漫招魂唱朱鸟,袒红衣、夜舞临安月。
恐隐起,蜀鹃血。
送咿哑、兰䒀桂桨,斜阳斟酌桥渡。
曲琼十二珠帘挂,扇影乍回风絮。停复去。
尽荡绿流红,眉眼相侬汝。粉塘夕否。
恰藕叶鸳鸯,桃根姊妹,一色晚烟护。
堤南北,锦缆乱牵芳树。好山迎媚无数。
波摇酒梦凉难定,箫响细能贴住。还醉顾。
霎七里香云,淘尽鸥边雨。水杨低处。
恁三五楼台,疏疏灯点,夜半尚人语。
麝火山垆炷。拂琴蟫、玉丝响凤,怨声何许。
寄语东风吹远远,莫弄柳边柔絮。
好回护、娇莺纤羽。
况未春阑到三月,忍看伊、和水飘零去。
怕正急,渡头雨。抱心似薏通微苦。
拍阑干、一番踌想,一回酸楚。
芳草轻烟桃叶桨,为我约春暂住。
总早晚、是春归路。
寒榻荒灯诗鬓瘦,更何堪、添写离筵句。
君不见、茂陵树。